1. 三国两晋南北朝,除西晋外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汉族与内迁边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定国家的发展。

(一)政权特征

(二)江南经济的开发

材料一:在两汉,江南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南朝时有稻、麦、泰、栗、菽、麻以及其他各种杂谷,它们与水稻交错播植。这一时期形成了江南稻作区、荆湘南川稻作区、汉中巴蜀稻作区、南阳盆地稻作区、淮南稻作区、交广和国广稻作区。南朝时地方官多能注意兴修水利工程灌溉农田,水利工程星罗棋布。江南水田耕作,广泛使用铁犁和牛耕,通过深耕细作,宋时豫章郡的良田可达“一亩十斛”。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 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单选)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开放的社会 D.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2) 下列材料或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单选)


材料与史实

结论

A

官渡之战,袁绍兵十余万,曹操击破之

曹操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

赤壁之战后,曹操经营关中,刘备占领四川和云贵,孙权统治福建、广东、两湖

促进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C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战乱频繁

D

东晋在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破坏南方稳定,阻碍经济发展

A. A B. B C. C D. D
(3) 唐代羊士谔在《忆江南旧游二首》中写道:“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感叹王谢家族因文采风流、功业显著、权倾朝野,而彪炳史册。材料说明(     )(单选) A. 王谢为西晋统治江南打下了基础 B. 晋书专为当时世家大族歌功颂德 C. 高门士族是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D. 魏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全面繁荣
(4)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江南农业的发展。
(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包括(     )(单选)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人南迁   ③社会安定   ④南方的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6) 公元313—314年间,一位驻扎在甘肃的粟特人那耐·万达克向家乡撒马尔罕寄了一封信(部分内容见下):该信件可用于研究(     )(单选)

最后一位皇帝从洛阳逃走。由于饥荒,城市和宫廷遭到火灾……这些所谓的匈奴人,昨天还受制于君王!

从敦煌一直到金城(兰州)……亚麻布销路很好。

居住在从金城到敦煌地区的我们,没有亲属,年老而且面临死亡。

①西晋末期的政治局势                      ②丝绸之路的商业活动

③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④粟特商人群体的境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与汉族的交融。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     )(单选) A. 重农抑商,推行县制 B. 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 C.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 D.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8) 据研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建造的都城和被迫南迁的东晋、南朝建康都城一样,也是一座以太极为中心的居北居中的单一宫城,其核心格局完全继承了中原正统王朝曹魏及西晋都城的模式。据此可知(     )(单选) A. 南北政治文化相互借鉴 B. 北魏意在彰显政权的正统地位 C. 北方各民族之间开始交融 D.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成效显著
(9) 北魏孝文帝时,铸造太和(孝文帝年号)五铢钱,并大力推行,然而收效有限,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但是,东晋南朝的钱币流通相对广泛。这一现象表明(     )(单选) A. 孝文帝改革破坏了北方经济 B. 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C.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 D. 封建地主实力强大
(10) 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考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 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开发;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发展,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世家豪族手中,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已经无能为力,大批“编户齐民”则成了世家豪族的依附农民。他们把依附于他们的农民,按照军队编制,组成私人家兵,从而形成了一股颠覆旧王朝的强大力量。西晋末王朝内部矛盾激化,宗室诸王争权夺位,战祸连年。八王之乱中,借夷狄以平中国,匈奴、鲜卑、羯、氐、羌得以入主中原,自公元304年匈奴刘渊称王起,少数民族纷纷各霸一方。

——摘编自尹辰《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成因及其后果》

材料二   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西晋时北方诸州,约700余万口。南渡的90万口占其1/8。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改编自曹文柱等著《乾坤众生》

材料三   东汉时期,士大夫以经术起家,凭借特有的文化权力日益“士族化”,依靠“累世经学”以达到“累世公卿”的目的。士人在政治上得势后,便转而扩张家族的土地与财富,使得家族与政治结合,逐步构成了门阀的基础。曹魏时期的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具有血缘家族的一般性质和功能,又有明显的政治、军事色彩,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其政治色彩日渐突出。以士大夫官僚为核心,形成家族式政治集团,随之发展成门阀士族。在两晋的门阀专政下,士庶之分如天地之隔,连士族中的卑门和高门在权力上也有着天差地别,朝廷的要职多由高门门阀出身的人担任,并由以王、桓、谢等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垄断政权,封锢山泽,依官品占田。

——摘编自徐国富《浅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

材料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尽管长期处于分裂动荡局面,但西晋仍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之后苻坚建立的前秦、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都曾结束北方的混乱局面。随着孝文帝改革等措施的推动下,少数民族与汉人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的同时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人口迁移的表现和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概括门阀政治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的实质。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在分裂中孕育着的统一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