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研究者认为“《南京条约》无疑是一项苛刻的不平等条约”;但还有的观点认为,《南京条约》在客观上使中国摆脱了对外贸易发展的束缚,这些条款从短期来看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但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还在不断退隐,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
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南京条约》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形成提出过程表明,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并迫使中国签约,绝不是为了实现双方之间的平等贸易,绝不是为了帮助中国摆脱落后走向富强。《南京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及诸多权益遭到破坏。这些不平等条约标志着国耻,而非平等、和平、友睦,更谈不上引领中国的进步和现代化。
——摘编自吴景平《关于鸦片战争研究的若干思考————以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为中心》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 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其形成过程和最终结果都标志着国耻。
C.《南京条约》使中国摆脱了对外贸易发展的束缚,其正面效应大于负面作用。
材料二 在相对宏观性视角下探讨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的原因。可以确定的是,圆明园的焚毁是联军物资补给系统中存在的隐患、1860年10月初京津一带气温的骤降、占领北京城后联军既定战略的演变,以及联军内部矛盾等诸多因素杂糅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从整体上说,英法两国国家利益的不同以及由此引发的联军内部问题和矛盾,是导致圆明园遭受焚毁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裴广强《再论圆明园被焚毁之因————基于宏观视角的考察》
(2)根据材料二,概括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材料三 甲午战争爆发前几年,日本在长江中上游广大地区没有太多势力,因而迫切想要改变这一局面。1895年以《小村意见书》为基础,日本政府内部基本达成了战后经营整个长江流域的共识,重庆被视为长江上游战略支点。以签订新约为契机,日本马不停蹄地在全盘经营长江流域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并逐步成为在经济、政治、军事诸方面足以与英国相抗衡的势力。
——摘编自赵正超《重庆对日开放问题与<马关条约>》
《时局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日本“迈出实质性步伐”的具体表现。根据《时局图》并结合所学,概述甲午战败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
材料四 1901 年列强用国际法的名义将有违国际法原则的条件强加给中国,为条约关系的“长治久安”及其进一步扩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此,列强完成了一系列条约制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制服中国之功告成”,清政府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
——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外条约关系通史·第4卷》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一系列条约制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什么。并指出清政府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危害。
(5)综上所述,结合1840年以来的屈辱历史,谈谈你对海防国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