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微塑料污染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在环境中积累和扩散的现象。这些塑料颗粒主要来源于废弃的塑料制品,如塑料瓶、袋子、容器等,在环境中逐渐分解形成。微塑料颗粒能通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进入动植物体,难以分解不易排出;也可通过生物圈的水循环从湖泊、河流生态系统进入海洋生态系统。

材料二:在乡村,人们常常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直接排入湖泊、河流,导致浮游植物急剧繁殖,水质恶化,鱼虾死亡。人们利用甲烷菌等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生活垃圾、人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清洁能源——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液、沼渣又可作为猪牛饲料、作物肥料等,农民依赖砍伐树木、采集林草植被等获取能源而带来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1) 据材料一分析,微塑料颗粒是影响动植物和人体生活的因素,在生态系统中会沿着不断积累,原因是微塑料颗粒在动植物体内。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在防止微塑料污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至少写两点)。
(2) 据材料二分析,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
(3) 据材料一、二综合分析,能分解垃圾和人畜粪便的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农村能源”发展计划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
【考点】
保护生态环境;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富集;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资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然而,随着大量富含氮(N)、磷(P)等元素的生活污水被排放进太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湖内的蓝藻等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形成水华,使得太湖湖水变臭,鱼虾无法生存,很多水生生物灭绝。目前,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湖泊超过70%,近年来,政府加大治理的力度,除减少污水的排放,推行无磷洗涤剂等措施外,还大量放养以藻类为食的鲢鱼等,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材料(二) 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地球的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导致世界各地农作物大量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1)在材料(一)中,太湖属于淡水生态系统,它由太湖水域和共同组成。过度排放污水,使太湖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的。

(2)在材料(二)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在生物圈中,该气体的过度排放已超出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导致平衡被打破。

(3)无论水华现象还是温室效应,都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所致。结合生活实际,除材料中提到,试举出两例减少或降低上述现象的做法:

资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