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变速自行车

图甲中的变速自行车在选择不同的挡位时,链条会调整到相应挡位的后齿轮上。低挡位时,链条调整到半径较大的后齿轮上;高挡位时,链条调整到半径较小的后齿轮上。前齿轮、曲柄和脚踏板构成一个杠杆结构,动力是人给脚踏板的蹬力,阻力是链条对前齿轮的拉力,动力臂是曲柄的长度(前齿轮的轴心到脚踏板的距离),阻力臂是前齿轮半径。后齿轮和后车轮构成另一个杠杆结构,动力是链条对后齿轮的拉力,阻力是地面给后车轮的阻力,动力臂是后齿轮半径,阻力臂是后车轮半径。骑行时,踩脚踏板一圈,前齿轮跟着转动一圈,带动链条转动的长度为前齿轮的周长;链条带动后齿轮转动,后齿轮的半径越小,它转的圈数就越多;后齿轮又带动后车轮转动,它们转动的圈数保持一致。因此,后齿轮越小,脚踩一圈,后车轮转动的圈数越多,即自行车前进的距离越长。在爬坡时自行车受到的阻力较大,而在下坡时自行车受到的阻力较小,为了达到更好的骑行体验,变速自行车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的“挡位”来应对不同的路面情况。

(1) 相同情况下,曲柄长度较时,骑车人会感到更省力。
(2) 持续匀速蹬踏变速系统如甲图所示的自行车时,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 A. 链条和脚踏板转过的长度总是相等的 B. 链条和后车轮转过的长度总是相等的 C. 后车轮转动圈数大于脚踏板转动圈数 D. 前齿轮转动圈数等于后齿轮转动圈数
(3) 为了在平整的路面上骑得快些,应将链条切换至半径较的后齿轮上。
(4) 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后车轮受到地面阻力为40N,后车轮半径约为40cm,链条切换在半径为8cm的后齿轮上,前齿轮半径为12cm,曲柄的长度为24cm。则该自行车匀速行驶时,人蹬车的力至少应为N。
(5) 图乙为某变速自行车驱动系统,前后各有3个齿轮组成。前面较小的两个齿轮和后面较大的两个齿轮分别相同,该自行车最多具有种不同的档位骑行体验。
【考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3. 某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所在活动小组用木杆、铁块、秤钩、细线等制作了一把“杆秤”,如图甲所示,杆秤左边是用铁块和细线制作的秤砣,中间O点为提纽(支点),杆秤右边A点固定秤钩(挂被测物体)。G0为木杆和秤钩的自重,重心在B点;秤砣重为G1。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应用杠杆知识,解决了一系列问题:

   

(1)关于杆秤刻度的标注:

①如图甲所示,秤钩不挂重物时,手提中间的提纽,当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秤砣的位置C点应该标注为杆秤的刻度线;

②如图乙所示,已知秤砣质量为60g,测得OA=6cm,OB=3cm,OC=4cm,活动小组在称钩上挂重为G2的物体,移动秤砣到D点,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得CD=30cm。他们应在D点标注的物体质量为g;

(2)关于刻度是否均匀:如图丙所示,当在秤钩上挂重为Gx的物体,移动秤砣到距C点x处时,杆秤刚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可推导出:x=(用物理量Gx、G1、OA表示),由推导可得,杆秤的刻度是均匀的;

(3)关于杆秤的量程:小明到市场调查,发现如图丁所示的杆秤,A和B是杆秤的两个提纽,分别对应杆秤的两个量程,秤钩C处悬挂被测物,提起提纽A或B,在秤杆E上移动秤砣D,达到平衡后,根据秤砣的位置可以在秤杆上读出被测物的质量。有关该杆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用提纽B时杆称的量程比用提纽A时杆秤的量程小

B.若将提纽B向左侧移动一定距离,则杆秤的量程会增大

C.若增大秤砣质量,则杆秤的两个量程都将变小

综合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