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律与教化

材料一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礼记·曲礼》

材料二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有度》

材料三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1979年,第三次启动编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当时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立法机关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思路,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

1999年和2004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年,第四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开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

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修改已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年,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 概括材料一、二的观点,并指出这两个观点分属哪两个思想派别。
(2)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21世纪初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原因。
【考点】
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法系”专指中华文明史上形成的、以调整社会关系、构建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治为目的的中国古代法律。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先秦——理论奠基,秦汉魏晋南北朝——初步建立,隋唐一体系成熟,最高执行权,最高立法权,均掌握在以皇帝为首的朝廷统治集团手中,统一行使。作为国家主流思想的正统儒学,注重精神引导,根据人性的善恶;另一方面,基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实现道德法律共同治理。从西周统治者关于“敬天保民”思想的提出,到孔孟关于“仁政”理论的形成,也全面体现“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原则。

——摘编自朱勇《中华法系的形成与特征》

材料二   新中国70年立法,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1949﹣1977年)、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1978﹣2011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时期(2012﹣2050年),我们要把改革取得巨大成就而激发出来的满腔热情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去。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法治建设,更好地用法律保护人、尊重人、规范人;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法律文化,并将之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竭动力。

——摘编自冯玉军《70年法治建设波澜壮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华法系的特征。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70年立法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制建设。中央人民政府相继制定颁布了《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以及禁毒禁烟、战犯罪犯改造等重要法规。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此次会议,同时还颁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等重要法律。以上法律法规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刘文光《新中国法制建设:新世纪之初的历史回眸和反思》

材料二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宪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指出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这一基本治国方略和目标。在制定新宪法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法律128件,关于法律的决定75件,共计203件,这些法律涉及国家机构、刑事、民事、经济、行政、对外开放、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从1985年开始,我国已实施了两个全国性的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计划,现在正在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从1994年12月到1998年5月,中共中央举办了七次法制讲座。出现了从重人治、轻法治向重法治转变,从权力至上向法律至上转变,从重义务轻权利向权利义务并重转变和从重实体法轻程序法向两者并重转变的现象。

——摘编自李玉荣《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视法制建设的主要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经验。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法系”专指中华文明史上形成的、以调整社会关系、构建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治为目的的中国古代法律。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先秦——理论奠基,秦汉魏晋南北朝——初步建立,隋唐一体系成熟,最高执行权,最高立法权,均掌握在以皇帝为首的朝廷统治集团手中,统一行使。作为国家主流思想的正统儒学,注重精神引导,根据人性的善恶;另一方面,基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实现道德法律共同治理。从西周统治者关于“敬天保民”思想的提出,到孔孟关于“仁政”理论的形成,也全面体现“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原则。

——摘编自朱勇《中华法系的形成与特征》

材料二   新中国70年立法,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1949﹣1977年)、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1978﹣2011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时期(2012﹣2050年),我们要把改革取得巨大成就而激发出来的满腔热情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去。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法治建设,更好地用法律保护人、尊重人、规范人;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法律文化,并将之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竭动力。

——摘编自冯玉军《70年法治建设波澜壮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华法系的特征。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70年立法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