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麦是雌雄同花、自花传粉作物,其雄性不育(M)对雄性可育(m)为显性性状,矮秆(R)对高秆(r)为显性性状。研究小组进行相关试验,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一:矮秆雄性可育×高秆雄性不育→F1矮秆雄性不育:矮秆雄性可育=1:1

杂交二:高秆雄性可育×F1矮秆雄性不育→F2矮秆雄性可育:高秆雄性不育=1:1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杂交实验中,雄性不育小麦只能作(选填“父本”或“母本”)。分析上述杂交试验可知,F1中矮秆雄性不育的基因型为,产生了种配子,说明两对等位基因M/m与R/r的遗传(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 欲确定小麦的M/m基因位于哪对染色体上,研究人员尝试构建高秆雄性可育单体植株进行实验,仅缺失1条染色体的个体称为单体,单体的形成属于变异。已知普通小麦有21对同源染色体,从缺失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的角度分析,共可人工构建出种普通小麦单体。实验过程如下(假设单体的育性和成活率正常,但缺失1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不能成活):①各类型的高秆雄性可育单体分别与上述杂交一得到的F1矮秆雄性不育小麦杂交。②单独收获每种杂交组合中矮秆植株所结种子,并与其他杂交组合所结种子隔离种植,最终得到多个株系,从中筛选出矮秆单体植株。③将筛选出的矮秆单体植株分别与各自亲本单体植株杂交,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若矮秆单体植株与4号染色体缺失的单体杂交时,所获F2植株中矮秆:高秆=,且其他组的该比例=,则M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3) 经过反复实验,在杂交二的后代中发现一株染色体正常的矮秆雄性不育的植株,形成该植株的原因可能是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杂交育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小麦作为雌雄同花、自花传粉的作物,培育出雄性不育株,是实现杂交育种的关键。目前已探索获得不同的杂交小麦生产体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XYZ杂交小麦生产体系中,雄性不育突变基因(m)位于小麦5号染色体上,雄性育性基因(M)和标记基因(H)位于黑麦5R号染色体上。X系和Y系分别导入了2条和1条黑麦5R染色体,如下图所示。标记基因H在开花时会表现为穗下节多毛性状,可用以区分X系、Y系和乙系。

   

①在野生小麦的染色体中(填“有”或“无”)5R的同源染色体,在X系中M与m的遗传遵循定律。

②利用Z系进行水稻育种的优点是。X系与Z系杂交可获得系,Y系与Z系杂交可获得系。

(2) 通过转基因技术将雄性育性基因M与雄配子致死基因P、蓝色素生成基因R一起导入基因型为mm的Z系个体(雄性不育)中,并使其插入到一条不含m基因的染色体上如下图所示。基因R的表达可使种子呈现蓝色,无基因R的种子呈现白色。

   

①转基因个体(PRMmm)自交后得F1 , F1个体之间随机授粉,得到的种子中雄性不育种子所占比例为

②将转基因个体(PRMmm)自交并收获水稻种子,请写出快速辨别雄性不育种子和转基因雄性可育种子的方法:

③若某转基因个体(PRMmm)中的基因R由于发生突变而不能表达,又该如何快速挑选出雄性不育种子?请以该突变转基因个体和Z系个体为材料,设计一个可快速挑选出雄性不育种子的实验方案(写出杂交组合并说明挑选方法):

综合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