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高,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材料二 “(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材料一 伴随着政治、经济方面激烈而深刻的变革,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各种思潮、学派的交锋与激荡,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所谓百家争鸣,指的是两种社会现象:一种是各个学派独立地阐述自己的学说思想,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辫论。另一种是游说诸侯。战国的诸子百家主张学以致用,为了救世,必须以其所学去游说诸侯,推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治国方略,不可避免与诸侯及其官员发生争鸣,因而各学派的巨子几乎都是伶牙俐齿、口若悬河的雄辩家,像韩非那样口吃,只是个特例……当时文人学士游说之风很是盛,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经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执政大臣。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A卫国商鞅入秦游说秦孝公,做到了秦国最高官职大良造。
B百家争鸣指各个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及游说诸侯的社会现象
C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巨子全部都是雄辩家
①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②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人焉。
③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
①②③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材料二 秦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
——摘编自《史记·陈涉世家》
——摘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请回答:
材料一:“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材料三:“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