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逃离原户籍而出外游食之人)、赘婿、贾人……以適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再起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异族部落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朝相比唐朝民族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
【考点】
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       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二 西域自昔戎胡错居,道路时为闭塞。至汉征匈奴, 武帝闻月氏族与匈奴有怨,欲诱之共击匈奴,乃遣张骞使月氏……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设四郡,武帝发使抵安息、奄察、 黎轩诸国,使者相望于道。

唐初设州府以经营云贵,后扶南诏制吐蕃, 又拓建、修缮道路。 后南诏渐强,与唐交恶, 以滇川黔相邻处之道入川,屡战于唐。 为占滇川黔相邻地, 南诏乃东向,建东城,修道路。唐为制防之, 更视滇川黔相邻地之道路为重。二者乃战不息, 皆有减损。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政治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汉唐王朝经略边疆的相同方式。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时期“张骞使月氏” 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东汉以来,匈奴、鲜卑等边疆民族大规模内迁。西晋末年,政治黑暗,汉族大量流向边远地区,从而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边疆民族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向中原地区展开更大规模的迁徙。晋室东渡,汉族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内迁各族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并以建大一统之功为己任,以华夏正统自居;在政治上逐渐由割据走向统一的同时,文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汉人南迁,促进了汉族与南方各族的交融以及汉文化在南方地区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为后来隋唐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材料二

唐朝对待不同的民族问题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设立军事行政机构针对的是解决北方突厥、回纥民族问题,以及东北秣褐民族问题册封制度针对的是回纥、韩羁、南诏民族和亲政策针对的是缓和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唐朝统治阶级能够从各个民族问题产生原因出发去解决或缓和矛盾,实行开明的政策,在总体原则上依然牢牢把握着“以和为主”这一政策尺度。

——摘编自马晓琳《浅析唐代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及其评价》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方式,并分析民族交融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