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宋代,大量的乡村人口转入城市并最终转化为城市人口,这一现象是当时经济发展的折射。宋代农村人口增多而土地增长无法满足人口的需要,使得一部分无地少地的农民走向城市谋生;与此同时,城市工商业发展较为发达,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自来宫中赈济,多止在城郭,而不及乡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是吸引宋代农民进入城市的重要原因。人口户籍制度的放松也是农民涌入城市不可忽视的因素,北宋朝廷曾下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刘冀徽《从农民人口流动探析宋代经济发展规律》
材料二 宋代的流动人口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谋生之地,可称之为经济型流动人口。由于宋代人口和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旧有的城郭已不合时宜,于是城市开始延伸至旧城郭之。在一些大城市,由于流动人口的流入数量甚多,还促进了周边小城镇的兴起。经济型流动人口的经济行为主要是商业活动,促进了城乡工农业产品的交换,满足了人民的各种需要。同时,经济型流动人口的增加不仅需要更多的商务服务业,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受到城市生活方式辐射的农村,农民的日常生活开始与市场发生越来越多的联系,贱商的观念开始发生动摇,这是对传统思想的一次大冲击。
——摘编自徐红《宋代经济型流动人口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