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处喀斯特景观图。
云台山红石峡,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修武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下图为红石峡景区景观图(岩石主要为浅海相红色砂岩)
推测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
岩溶作用不仅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可以将其固定在水体和地下岩层中,形成岩溶碳汇。狭义的岩溶碳汇特指喀斯特式化学风化与溶蚀固定的二氧化碳,广义的岩溶碳汇包括整个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固碳。对我国不同小流域岩溶碳汇的研究表明,岩溶碳汇的格局受到地质条件、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广义岩溶碳汇模式。
科学家普遍认为,流动的水、可溶性岩石、湿热的气候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某海拔约2400米的山顶有一石灰岩冰洞,冰洞底部长有冰柱(下图),石笋欠发育。该山地石灰岩纯度低,洞内终年低温,洞底有巨厚的永久冻土层。冰柱正对的洞顶存在裂隙,裂隙有地下水滴渗。研究表明,第四纪时洞内曾有大量积水。我国大多数冰洞受气温影响,冰体冬季生长,夏季融化,而该冰洞山区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较多,冰柱受其影响却夏季生长,冬季消融。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图1 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