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业上,可以用还原NO,发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 研究发现,总反应分两步进行:①;②。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填序号)反应的活化能。

(2) 已知共价键的键能:

共价键

N=O

H—H

H—O

键能

607

436

946

463

   

(3) 的速率方程为(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有关)。一定温度下,不同初始浓度与正反应速率关系相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

a

0.1

0.1

v

b

0.2

0.1

c

0.1

0.2

d

0.2

x

②已知:速率常数(k)与活化能()、温度(T)的关系式为(R为常数)。总反应在催化剂Cat1、Cat2作用下,与T关系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催化效能较高的是,简述理由:

(4) 体积均为的甲、乙反应器中都充入 , 发生上述反应。测得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仅一个条件不同,相对于甲、乙改变的条件是。甲条件下平衡常数

【考点】
化学平衡常数;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合理利用温室气体是当前能源与环境研究的热点。催化加氢可缓解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其原理为:

反应Ⅰ:   kJ⋅mol-1

反应Ⅱ:   

(1) 反应Ⅰ的0(填“>”、“<”或“=”),说明理由
(2) 反应Ⅰ中, , 其中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仅受温度影响。请在下图中画出随T的变化斜线。( , T表示温度)

(3) 在0.1MPa下,将1mol和4mol充入2L刚性密闭容器中,假设只发生反应Ⅰ,当CO平衡产率为40%时,此时总压为P,计算该温度下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
(4) 某实验室控制初始投料比为1∶2.2,经过相同时间测得如下四组实验数据:

反应序号

T/K

催化剂

转化率/%

甲醇选择性/%

543

Cu/ZnO纳米棒

12.3

42.3

543

Cu/ZnO纳米片

10.9

72.7

553

Cu/ZnO纳米棒

15.3

39.1

553

Cu/ZnO纳米片

12.0

71.6

结合实验数据,选择Cu/ZnO(填“纳米棒”或“纳米片”)更有利于提高甲醇产率。

(5) 下图为在某催化剂M表面发生反应Ⅱ得到单分子甲醇的反应历程(*表示吸附态),   kJ⋅mol-1(“eV”表示电子伏特,指一个电子的电位差加速后所获得的动能,leVJ,mol-1)。

(6) 对于反应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低温、高压有利于提高转化为甲醇的平衡转化率 B. 增大的初始投料比,有利于提高转化为甲醇的平衡转化率 C. 使用催化剂M生成甲醇的反应历程中,是该反应的决速步 D. 及时分离出水可加快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
综合题 普通
3. 工业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中首次利用氮气与氢气反应合成氨: , 实现了人工固氮。
(1)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 测得在一定条件下氨的平衡含量如下表。

温度/℃

压强/MPa

氨的平衡含量

200

10

81.5%

550

10

8.25%

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结合表中数据说明理由

②哈伯选用的条件是550℃、10MPa,而非200℃、10MPa,可能的原因是

(3) 某温度下,将N2和H2按一定比例充入1L恒容容器中,平衡后测得数据如下表:


N2

H2

NH3

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1.00

3.00

1.00

①此条件下H2的平衡转化率=。(保留一位小数)

②若平衡后,再向平衡体系中加入N2、H2和NH3各1.00 mol,此时反应向方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结合计算说明理由:

(4) 合成氨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流程中,有利于提高原料利用率的措施是;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内氨的产率的措施有。(每空至少答出两点)

②“干燥净化”中,有一步操作是用铜氨液除去原料气中的CO,其反应为:   。对吸收CO后的铜氨废液应该怎样处理?请提出你的建议:

(5) 实验室研究是工业生产的基石。下图中的实验数据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不同温度(200℃、400℃、600℃)、压强下,平衡混合物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①曲线a对应的温度是

②M、N、Q点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是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