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青藏高原边缘某区域的水系分布示意。甲、乙两河均为黄河支流,甲河入河口海拔1525米,乙河入河口海找1338米。老虎山西段是甲河、乙河流域的分水岭。野外调查发现,老虎山以南的河流原本属于同一水系,所在区域的岩性、构造运动及气候没有明显的差异,东侧部分河流后来被袭夺转而北流注入乙河,从而形成东侧、西侧两个独立的水系。
澳大利亚东部的北松河流域有桑森维尔湖和旺坝湖,二者都具备闸门,但缺乏蓄洪设施。2021年1月,在连续的强降水之后,其中一座水库溃坝,洪水下泄,造成闸门以下河段冲淤形势在短时期内发生极大变化,小弯道处裁弯取直,大弯道的弯曲程度加大,闸门以下河段形成多座沙洲。下图为闸门以下河段在洪水发生之后的地貌示意图。
堨是徽州地区一种古老的水利工程,可用于灌溉或排涝。堨由当地工匠因陋就简,取毛石、鹅卵石干砌而成,可拦截水流、抬高水位。富堨位于安徽歙县,由三座连环堨构成,头㡫、二堨倾斜方向相反,三堨引水入村(如图)。三堨引水渠一侧为古村最发达的水街,商贾繁荣。得益于富堨,古村规模扩大,升级为古镇。21世纪初期,富堨镇人口外流严重。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政策支持下,当地利用富堨水利遗产探索产业升级。
黄河下游的铁谢至高村河段,是典型的游荡型河段。河道内洲滩密布,汊道纵横,主流摆动频繁,河势演变剧烈。小浪底水库修建后,下游冲淤发生明显变化,河床处于再造过程中,河段游荡特性发生改变。研究发现:水库修建后,下游河岸约束性强的河段游荡特性趋于减弱,而河岸约束性较弱的河段游荡特性可能存在不减反增。图1示意黄河部分流域及下游某游荡性河道。图2示意黄河全下游及游荡段累计冲淤量(冲淤量=淤积量一冲刷量)变化。
在雷州半岛龙门河流域的河床上,分布着一种火山凝灰岩河流壶穴(图1)。火山凝灰岩是由火山灰及火山碎屑物质等形成的岩石,往往夹杂着火山弹。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性质差异,在流水作用下,河床上形成深浅不一的壶穴。图2示意该地河流壶穴形成过程。
描述该地河流壶穴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