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水利工程。
诸侯国 | 水利工程 | 作用 |
吴国 | 邗(hán)沟 | 运河之祖,沟通了长江与淮河,可水运、灌溉、分洪 |
楚国 | 芍陂(què bēi) | 防洪除涝、“灌田万顷”、水产养殖、水运 |
魏国 | 鸿沟 | 沟通黄河与淮河,提高了水运能力,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 |
引漳十二渠 | 分洪泄洪、引水灌溉,加速魏国经济发展 | |
秦国 | 郑国渠 | 灌溉农田,极大促进了关中平原的农业发展 |
都江堰 | 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
材料二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通过修筑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等主体工程,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工程巧妙地设置了四六分水的比例,利用地形和水位差,枯水季大约六成江水流入较深的内江,而洪涝期间六成江水从水面宽阔的外江流走,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摘编自李晓东《都江堰:天府之源水利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