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ㅤㅤ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儿女们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ㅤㅤ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发起人是美国人安娜•贾维斯。1906年5月9日,安娜•贾维斯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的周年忌日,贾维斯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其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ㅤㅤ贾维斯写信给西弗吉尼亚州格拉夫顿的安德鲁斯循道圣公会教堂,请求为她的母亲做特别追思礼拜。她母亲生前为这一教堂的星期日学校服务了20多年。1908年,教堂宣布贾维斯母亲忌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贾维斯还组织了一个母亲节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宣传,呼吁将母亲节定为法定节日。

ㅤㅤ她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贾维斯谢世时,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材料二】

ㅤㅤ小学生和初中生为自己母亲和同学过生日情况的调查表格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

54%

66%

祝福同学生日

60%

85%

(1) 读完材料一的内容,你想对母亲节的发起人安娜•贾维斯说点什么,请用两三句话写出来。
(2) 写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关于母亲的诗句或格言。
(3) 概括材料二表格内容反映出的信息。(概括出两点)
(4) 根据材料二表格反映出的信息和材料一中的内容,再结合日常生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空气、土壤、水等造成污染。大量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产生有毒物质,威胁居民健康。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其优点有:一、可以减少占地。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的垃圾数量可达60%。二、可以减少污染。如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物质,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三、可以变废为宝。比如使用的塑料快餐盒、方便面碗、一次性筷子等,这些生活垃圾中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回收利用。四、可以减少危害。例如扔掉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材料二】

分类

主要垃圾

可回收垃圾

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等。

厨余垃圾

剩菜剩饭、菜梗菜叶、动物内脏、果皮瓜皮等。

有害垃圾

废电池、废墨盒、废油漆桶、过期药品、废灯管、杀虫剂等。

其他垃圾

废弃食品袋、保鲜膜、纸巾、贝壳、坚果壳、灰土等。

【材料三】补充:黄色,代表医疗废物专用垃圾桶,一般只用于医院、卫生站等医疗场所。

【材料四】垃圾分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紧密配合,同时,还要制定惩罚和奖励政策。只有大家各司其职,各扫“门前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才能实现。

(1) 选择题。

①我国垃圾分类的标准是(    )。(多选)

A.可回收垃圾    
B.生活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E.厨余垃圾

②可回收垃圾经过再加工、整理,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再利用,主要包括(    )。(多选)

A.电子废弃物类   
B.塑料类      
C.金属类      
D.玻璃类      
E.废纸类

③为完成上面两题,需要重点阅读的是(    )。(单选)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D.材料四

(2) 填空。

①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环节。

②如果你去倒垃圾,会把坏灯管投放进色垃圾桶,把装着瓜果皮核和剩菜的袋子投进色垃圾桶。

③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的垃圾数量可达%。而“1吨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最能表明垃圾分类可以的优点。

(3) “只有大家各司其职,各扫‘门前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才能实现。”“门前雪”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4) 如果用简洁的语言逐条概括材料的几方面内容,还需要做哪些补充?

①垃圾的危害及垃圾分类的优点。

④垃圾分类是系统工程,需要大家各司其职。

(5) 依据你居住的小区目前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向居民们提出一句话的倡议。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基础设施硬联通,“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到2022年,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随着城市的发展,资源要素突破城市边界,在地理空间邻近的数个城市之间集聚、扩散,优化配置,推动城市之间互联互通,继而形成城市群。”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分析,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有人口8000多万,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软硬联通并举,是高质量建设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然路径。

蓝图徐徐铺展,建设热火朝天。

看海上,黄埔大桥、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依次屹立,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等4条通道加快建设,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00万标箱。

看陆上,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四网融合”,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大湾区公路网络不断完善,“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形成;5座国际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超过2亿人次,世界级机场群布局进一步完善。

随着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青茂口岸相继开通,“一站式通关”“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便利落实,实现了2/3出入境旅客通过自助方式通关、基本实现排队不超过30分钟。广佛、深港、珠澳之间,“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大湾区崛起世界级城市群》)

【材料二】

广州地铁7号线文化特色

广州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9座车站一期的文化概念主要为水乡,全线采用蓝绿色系来表达水乡,在统一色系下,每个车站既有相同的元素,又有不同的差异,达到乘客通过车站颜色识别车站的效果。其次,一期工程选择了人文历史底蕴浓厚的石壁、汉溪长隆、南村万博、大学城南4座车站,在站厅站台的立柱上,以玻璃丝印的方式,展示该站周边独特的文化内涵。选取石壁、南村万博、大学城南3座车站,根据各站点的文化底蕴,在站厅层的墙面增加大幅的文化墙,多角度诠释岭南的水乡文化。

其中,大学城南站站厅站台立柱采用玻璃丝印的材质,体现大学城的年轻活力及现代时尚。文化墙的设计概念为“智·岛”,寓意如水一般的智慧交汇,动态十足,青春活力。文化墙以“白色大理石雕刻光面+粗糙面”的形式,结合国学中的蒙学读本《弟子规》,借鉴中国“活字印刷”的艺术手法,以“传承”的思想在文化墙上面立体呈现,富有层次感、识别性强,与学区的教育气质相吻合。

(摘编自“百度百科”《广州地铁7号线·文化特色》)

【材料三】

(1) 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铁7号线有广州南站、大洲、陈村北、陈村、锦龙、南涌、美的、北滘公园、美的大道九个站点。 B. 随着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青茂口岸的相继开通,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形成。 C. 基础设施硬联通指陆上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四网融合”。 D. 地铁7号线的石壁、汉溪长隆、南村万博、大学城南4座车站采用了蓝绿色系来表达“水乡”这一文化概念。
(2)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有人口8000多万,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3)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写一段话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现代的基础设施。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