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的传统节日沉淀着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从深邃的历史走来的,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凝结着华夏儿女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每逢传统春节来临之际,人们会开展纷繁多样的年俗活动,贴窗花、写春联、蒸年糕、逛庙会……这些活动承载着每一个家庭对于和谐美满的向往,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东北的春节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过节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不少变化。从曾经满满的仪式感到如今的匆匆而过,从前的春节的扭大秧歌变成广场舞,从挨家挨户上门拜年到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微信拜年,再到今年的短视频拜年,从鞭炮齐鸣、到低碳环保禁放鞭炮;从纸质红包到手机红包……

2022虎年春节期间,正值北京冬奥会召开。东北市民赏雪滑雪滑冰观冰灯,冰雪过大年。“网上淘宝年货大集买年货”,新年俗里的“老味道”绵延醇厚乡愁;春晚舞台、国风剧场国潮大放异彩,为中华古韵注入青春活力;收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演绎“中国式浪漫”,公园河边看候鸟觅春。东北的年俗在本地颇具特色的创新中衍生出新时尚、新味道,成为新时代家庭对于春节仪式感的全新精神滋养。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东北年俗文化是如何在守正创新中,让我们的“年味”里永远充满希望和创造。
(2)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的知识,分析如何使年俗文化的变迁契合时代的进步。
【考点】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千里京杭大运河曾在古代中国的南北沟通、中西交流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流动的水道,更是一条流动的文脉。其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沧桑变迁是一部部浓缩的文化史。生生不息的运河文化孕育了沿途独特的商贸、建筑、文学、饮食、民俗风情,直至今天仍散发着独有魅力,影响着运河沿岸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23年《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正式施行。三地统筹大运河及沿线文化资源,构建跨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体系,携手传承弘扬运河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协同发展,开展了系列文化活动,传承弘扬运河文化,目前已逐步形成一条璀璨的文化带。

材料二     2023年11月,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开幕。主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内外政产学研各界嘉宾共同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建言献策。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既需要做好文化遗产的本体保护,也需要做好文化价值的挖掘弘扬;既需要沿线地区各负其责、各展所长、各美其美,也需要协同推进、形成合力、美美与共等。北京市依托当地古都文化、京味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地域文化,因地制宜提升运河文物文化景观、水和两岸生态景观,使大运河正在成为一条绿色生态带、特色旅游带。“两岸多停估客舟,樯帆影里酒家楼。”大运河沿线各地采取保护与利用并重,传承与发展同行,千年大运河在新时代的中国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京津冀等地协同保护大运河文化的原因。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保护大运河文化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传承与发展同行这一举措的合理性。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