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同学学习世界史上册后,对七个主题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归纳,以下是他的部分学习笔记:
笔记一
阶段特征: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内容:
1.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2.美国宪法
3.
4.拿破仑帝国
笔记二
阶段特征:
1.
2.
4.
《共产党宣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阿拉伯帝国、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阿拉伯文化、火车与铁路、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大化改新、基督教的兴起、幕府统治、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庄因的领主与佃户
顾维钧指出:“德国占领胶澳,本属不正当之事,今若不以归还主权所属之中国,而又以交还他国,岂非更添一个不正当事件。”紧接着他又从山东的历史、人种、宗教、风俗、语言、国防等关系入手,说明山东对中国文化具有的独特意义,应令德国将所租青岛及胶济铁路及附属权利,完全直接归还中国。最终在日本的威逼利诱下,和会列强还是不顾中国外交人员的强烈反对,把原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摘编自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一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讨论签订和约问题。中国政府作为战胜国之一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但是,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抗战
材料三 德、意、日法西斯轴心的最后失败,其决定性因素在于,以美、英、苏、中为首的广泛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其有效的军事合作。虽然东西方的法西斯也结成轴心,貌似强大,但实际上从未形成有效的军事合作,必然被各个击破。
——摘编自罗荣渠《辉煌、苦难、艰辛的胜利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和会”的名称和中国的遭遇。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