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H市所辖9县区的茶产业面临着品牌影响力不大、主体薄弱、茶产业链不全等问题。为进一步深化以茶富农,助推共同富裕,H市市委坚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精准施策,把茶产业发展规划向群众展示,进行网上意见征求活动,召开各种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最终H市制定出台了《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实打实的为茶农送上了一份“共富大礼包”,推进以茶富农、以茶兴市。
结合材料,说明H市的做法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的。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2023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举行民主协商会,就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2023年2月——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四届
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
结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出台过程,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执
政方式的理解。
为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指导原则。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对“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召开各种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修改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讨论。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结合材料,分析“十四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结合材料,分析“十四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
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指导原则。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对“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召开各种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国务院编制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讨论,修改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讨论,根据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做了修改。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分析“十四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结合材料,从党的执政方式角度,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制定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在党中央领导下,每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战略全局出发,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绘就发展蓝图,指引全国人民接力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围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党中央组成专题组通过调研,研究问题、形成思路。一方面,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共同谋划如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另一方面,深入地方考察调研,访农家、进企业,察民情、问良策,以吸收社会的智慧。聚焦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任务,提出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养老服务等消费。在此过程中,坚持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统一,对于涉及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目标的调整,党中央全会通过规划建议,并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释你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理解。
①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科学执政
②党提出编纂《民法典》建议,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上升为国家意志——民主执政
③中央强调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保障粮食安全——依法执政
④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依法执政
★进入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各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担当使命,积极为青年人到乡村基层服务锻炼搭建舞台,优化人才环境,用心用情用力,以更高效精准的人才服务,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将人才资源切实转化成了发展优势。
★从科技特派员到特岗教师,从西部计划到“三支一扶”,人才不断地从“先富”地区向“后富”地区下沉,从“实验室”向广袤基层下沉,将科研基地搬到田间地头,将新技术新理念送进百姓屋里,形成了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创造出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和区域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随着现代种植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共同富裕示范区“亮相”乡村大地。
就业是民生之本,既与国之大者相关,也与万家灯火相系。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党和国家科学把握就业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期待,着眼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大部署。
挑战方面
具体表现
就业规模
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在千万人以上,就业总体压力大
就业结构
发达地区就业竞争压力较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就业岗位缺口较大
就业能力
新产业、新业态对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端技术人才缺口较大
综合运用学科内容,结合材料,说明:为应对上述挑战,分别从政府与应届生的角度说一说,如何化解当下难题。
材料一 为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党中央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修订、出台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建立重点产业孵化全链条支持机制;推动科技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民生福祉。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发展,有力推进了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面对西方“脱钩断链”、自身发展模式固化等问题,义乌寻求破解之法。义乌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深化“产业联动”,推动饰品、无缝织造等十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20多个省区市消费品产业集群耦合,实现从“前店后厂”向“现代智造”跃升。
试点前,区域内存在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5种类型保护地,分属林业、水利等部门及地方政府管辖,还面临保护和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
试点后,福建省组建了武夷山国家公因管理局,全面负责国家公因内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等工作,原景区管委会等机构不再保留;颁行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设立了国家公园管理站(站长由所在地乡镇长兼任)和执法大队;将园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实现了用10%面积的发展换取90%面积的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打造生态茶业、生态旅游业等富民产业,实现了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
2021年10月,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明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的治理经验。
在全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经,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组织开展的五次集中性学习教育
时间
主题
对象
主要内容
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全体党员
为民务实清廉
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
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021年2月至今
党史学习教育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结合材料,运用政党知识,说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组织开展五次集中性学习教育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为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修改了专利法等法律,制定了科学技术进步法修改计划。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不断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改革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近年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在取得重大科技成果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