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地贪夜娥,原产地为美洲,是一种被联合国粕农组织全球预警的粕食作物重大致灾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其适应能力强,迁飞扩散快,繁殖能力强,群体作战,可把整快玉米地植株心叶、叶片啃光,然后迁移到下一片地,号称“行军虫”。自2018年年底从缅甸入侵我国云南,至今已对全国22个省份的农田造成威胁,各地多措并举开展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工作。
(1) 在虫害发生初期,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增长方式近似于,这时通常可选用茚虫威、乙酰甲胺磷等药剂进行防治。
(2) 科研人员发现玉米田里的龟纹瓢虫除了会捕食玉米蚜虫之外,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和低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龟纹瓢虫摄食草地贪夜蛾后,其能量有一部分被同化,还有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流向。这种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对害虫进行防治的措施被称为。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人们进行农田治虫的主要目的是
(3) 下图为云南某遭遇虫害的玉米田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图中甲~戊代表不同组成成分,I~Ⅲ表示过程,虚线箭头表示流经丙的能量流动情况,A、B、C代表能量流经丙所处营养级的去向,其中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为J/(cm2a)。   

①图中属于异养生物的有 (用“甲~戊”表示)。

②碳在图中I~Ⅲ过程中的循环主要是以形式进行的。

③图中乙具有的总能量至少是J/(cm2a)。图中C代表的能量去向。若图中15J/(cm2·a)的 以粪便形式流向戊,则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