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年来,随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行,国内掀起一轮冰雪运动热潮,超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 人们在滑雪过程,做出各种优美的滑雪动作时,调节机体运动的中枢有(写出2个),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为(填“单向”或“双向”)。
(2) 在滑雪过程中,滑雪者的心跳会加快,这是(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此时支气管表现为
(3) 滑雪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会增加,此时产热的主要器官为,散热量(填“增加”或“减少”)。
(4) 运动过程产生的瘦素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进而促进白色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发生分解,为了证明该种调节方式,可选择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依次编号为甲、乙、丙,其中甲组先用交感神经抑制剂进行处理,再注射一定量瘦素,乙组的处理方式应为先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再注射等量的,丙组的处理方式应为,处理相同时间后,检测白色脂肪组织的体积,预测实验结果为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脑的高级功能; 动物激素的调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者对其发病机制开展系列研究。
(1) 受到外界刺激,感觉传入神经元TG将兴奋传递到引发痛觉。
(2) 研究者手术结扎相关神经,构建对机械性疼痛敏感的三叉神经痛模型小鼠。利用不同质量纤维丝刺激小鼠面部特定区域,检测引发小鼠逃避发应的机械痛阈值(最小纤维丝质量),结果如图1。推测神经调节肽B的受体(NMBR)参与三叉神经痛的发生,检测TG的NMBR表达量,结果如图2。

①据图1可知,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说明三叉神经痛模型小鼠构建成功。

②综合图1、图2结果说明

(3) 小鼠TG存在一种A-型钾离子通道。研究者推测神经调节肽B(NMB)激活NMBR后通过A-型钾离子通道影响小鼠机械疼痛敏感性。为验证这一推测,研究者设计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式

实验结果

A-型钾离子通道

的电流密度(pA/pF)

小鼠机械

痛阈值(g)

1

生理盐水

X

Y

2

低于X

低于Y

3

加NMBR阻断

剂,再加生理盐水

4

加A-型钾离子通道

阻断剂,再加生理盐水

5

与X无显著差异

与Y无显著差异

6

低于X

低于Y

注:电流密度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电量

①A-型钾离子通道受到(促进/抑制)会降低细胞膜内外电势差,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②实验中2、5、6组的实验处理分别是

③3、4组实验结果分别为。综合全部实验结果,证实推测合理。

实验探究题 普通
2. 疼痛的发生与神经递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活化有关。NMDA受体是一种通道型受体,当NMDA受体被激活,Ca2+离子内流进而引发Na+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研究发现氯胺酮具有一定的止痛和抗抑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 NMDA储存在中,NMDA释放并作用于受体后会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NMDA发挥作用后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2) 推测氯胺酮止痛和抗抑郁的机制可能是
(3) 科研人员设计并进行了氯胺酮对抑郁症小鼠社交障碍影响的实验。请补充完善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

a、构建抑郁症模型小鼠,小鼠表现出明显的社交回避行为;

b、取一定数量正常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一组注射等量的5mL/kg氯胺酮;取一定数量的模型鼠随机平均分为四组,一组注射,另三组分别注射等量的5mL/kg、10mL/kg、15mL/kg的氯胺酮;

c、社交实验(具体操作不做要求);

d、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计算小鼠的社交偏好率,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②分析和讨论:

实验可初步得出结论:;5mg/kg氯胺酮处理正常小鼠组的数据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正常小鼠对氯胺酮的敏感性(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模型小鼠。

(4) 若已证明氯胺酮可以改善小鼠抑郁症,能否直接投入生产应用于治疗人类抑郁症?说明理由
实验探究题 普通
3.

有研究表明,温度显著影响牛蛙神经的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而糖皮质激素阻断牛蛙神经的突触传递且一定范围内糖皮质激素浓度越高,阻断效果越强,阿托品可以增强高浓度糖皮质激素的阻断效果。为了验证以上观点,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温度实验

(1)实验步骤:

①将牛蛙随机分为5、15、25、30、33、35、39℃七个实验温度,分别放在预先设定好温度的生化培养箱内驯化48h。

②分别取出牛蛙坐骨神经,连接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

③分别向各组坐骨神经施加适宜且相同强度的电刺激,检测________。

④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实验结果:5~30℃温度范围内,动作电位幅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0℃后显著下降。25~33℃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相对较高,低于25℃或高于33℃,其传导速度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

(2)分析与讨论:动作电位幅度的大小与细胞膜两侧Na+浓度有关,推测高温环境下(超过33℃),细胞外液的Na+浓度下降,使得神经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Na+内流量________,致使动作电位的幅度降低。动作电位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导,其传导速度取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因此推测高温环境下(超过33℃)传导速度下降可能与________有关,低温环境下(低于25℃)传导速度下降可能与细胞代谢水平________有关。

(二)糖皮质激素实验

(3)实验材料:牛蛙椎旁交感神经链、任氏液、皮质醇(属于糖皮质激素,用任氏液分别配成0.01、0.1和1μmol/L)、适宜浓度的阿托品、灌流小室、电极、计算机等。

实验分组:

A组:________。

B组:等量0.01μmol/L皮质醇。

C组:等量0.1μmol/L皮质醇。

D组:等量lμmol/L皮质醇。

E组:________。

用以上各组材料分别处理对应组别的牛蛙神经标本,对突触前神经(节前神经纤维)采用适宜电刺激,检测并记录突触后电位,统计突触传递的阻断率(100%成功记录突触后电位次数/总刺激次数)。

(4)预测实验结果:请用柱形图表示预期的实验结果________。
(5)为研究阿托品的作用机制,兴趣小组将生理功能完好的神经—肌肉标本置于任氏液中,滴加阿托品后刺激神经,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最可能是___。
A. 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
B. 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C. 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
D. 阻断突触后膜上的K+通道
实验探究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