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价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约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其中死亡1000万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1) 材料一中的“联盟体系”具体指的是什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联盟体系”的组建吗?为什么?
(2)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3) 据材料三、归纳这场世界大战的特点。
【考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对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冲突对抗】

材料一:   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参加这场大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摘自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1)材料一反映了这场”战争”带来的哪些影?这扬“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材料二: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2)材料二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冷战”期间,美国为实现其政治利益经济化采取了什么措施?

【修约结盟】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对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合作共赢】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金智《“冷战”史》

材料五:   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

(4)材料四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五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综合题 普通
2. 体验战争,感悟历史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一样,它列强)的野心没有尽头。对英、德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而言,天边才是它们的界限。而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材料二   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乡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有一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象割去谷德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炮火把战壕轰得土崩瓦解付,他卧倒在地,冒着汗,绝望地做着祈祷:“耶稣基督啊,救我出去吧。

(1) 据材料一指,列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什么?据所学知识回答,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中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一战爆发距今(2024年)多少周年?回首一战,谈谈你的感悟。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