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国初期的城市化

材料一   1949—1957年中国三大地带城市数目表(单位:个)

地带年份

东部

中部

西部

1949

69

54

13

1957

73

73

30

材料二   1949—1957年中国城市市区人口及城市建设用地情况

项目年份

全国市区总人口

平均城市市区人口

城市建设用地

1949

3949.05万人

29万人

458万亩

1957

7077.27万人

40万人

893万亩

材料三   1949—1957年中国城市主要公用事业能力

单位

1949年

1957年

自来水年底生产能力

万立方公尺/每昼夜

264.4

449.4

自来水年底管道总长度

公里

6437

12564

下水道年底总长度

公里

6154

9920

年底铺装道路长度

公里

10133

16540

年底公共汽车车辆总数

1312

4370

有轨电车车辆总数

860

1224

有轨电车年底行车线路长度

公里

340

391

无轨电车车辆总数

166

493

无轨电车年底行车线路长度

公里

93

226

煤气年底生产能力

万立方公尺/每昼夜

27.6

58.2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等

(1)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49—1957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表现。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原因。
【考点】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然国际因素和总的意识形态倾向无疑地使中共领导人接受苏联模式,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却是他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切的使命感,……以及苏联是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上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现有的唯一榜样,决定走苏联的道路几乎是势在必行的。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建立时,国家的新领导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可是到1957年,中共的领导人可以以相当满意的心情回顾1949年以来的一段时期。这个国家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即使是适度的、但也是显著的提高;国家的社会制度已经比较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中决定中国走苏联模式的“国际因素”是什么?概要回答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思想有何新的发展?

(3)据材料三,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1953—1957年,新中国编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把几亿农民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从某种意义说,确实比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还要艰巨。报社在这方面用的力量最多。21篇社论,有12篇是专对农民说话。如《帮农民算三笔账》。社论强调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农民的切身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生动事例向他们宣传大道理,用算细账的方法使他们从眼前利益看到远大利益,看到眼前利益必须服从远大利益。社论按照这个路子,帮农民算了三笔账,即:党、人民政府和工人阶级在解放以来使农民得到利益的账;农民按照党和人民政府的安排,把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卖给国家,对国家和农民有什么好处的账;农民响应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参加互助合作,对各方面有什么长远利益的账。社论列举了大量不容辩驳的数字,列举农民亲身经历的许多事例,丝丝入扣,由近及远,自然而然引出农民很可以甚至很容易接受的道理……这种形式效果颇好。

——摘编自李庄《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

(1) 根据材料,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相关史实,请你以《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身份帮助农民算清这“三笔账”。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日报》上述社论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