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 | 内容 | |
① | 1842年 | 在东江米巷居留的外国人擅自改巷名为“侨民巷”;国人则将“侨”“交”音转,称“东交民巷” |
② | 1860-1886年 | 英、法、德、美、意、奥、比、荷、日等列强相继在街区内建使馆。1863年,总税务司署迁至北京东交民巷附近,英国人赫德任总税务司 |
③ | 1901年 | 各国纷纷扩展使馆,并均附带建有兵营,设有守卫队和巡捕局, 宣称“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此后,英、美等11国在巷 内成立联合行政机构,开设银行、邮局、教堂、医院等场所 |
④ | 1919年 | 青年学生队伍到东交民巷游行,抗议受阻,学生群情激愤,沿长安街高呼口号直奔曹汝霖住宅 |
⑤ | 1925年 | 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北京学生游行队伍进入使馆界,高呼 “收回租界”等口号 |
⑥ | 1949年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式,入城部队途经东交民巷,北平人民庆祝耻辱得雪 |
⑦ | 1950-1959年 | 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收回外国兵营及征用其地上建筑物。之后,各国使馆先后迁往建国门外,东交民巷不再是“国中之国”, 作为使馆区的历史宣告结束 |
O | 20世纪80年代 | 适应城建需要,巷内修整改建,整条街的风貌发生极大变化 |
⑨ | 2001年 | 国务院公布“东交民巷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