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成帝乃侨立豫州于江淮之间,居芜湖。时淮南入北,乃分丹杨侨立淮南郡,居于湖。又以旧当涂县流人渡江,侨立为县。
司空郗鉴又徙流民之在淮南者于晋陵(治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东北)诸县,其徙过江南及留在江北者,并立侨郡县以司牧之。
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而江南之俗,火耕水耨,土地卑湿,无有蓄积之资。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移民史》
材料一
秦
徙天下豪富于成阳十二万户
汉
迁徙天下奸滑吏民于边
魏晋南北朝
自永嘉截至刘宋之季,南渡人口约有九十万
唐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李白诗句)
明
一遇水旱,饥荒老弱者,转死沟壑,贫穷者流徙他乡
——整理自《史记》《汉书》《魏晋南北朝史》等
材料二
历史时段
12世纪初~16世纪下半叶
16世纪下半叶-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
20世纪50年代~今
移民主体
华商
华商、华农
华工
华侨、华商、华农、华工
移出地
粤、闽、浙
闵、鸟、浙、滇、桂
粤、闽
东南亚、中国大陆、香港、台湾
移入地
东南亚交通、贸易中心地区
东南亚、东北亚
亚、美、欧、大洋、非等洲
北美、奥、日、西欧、南美、东南亚
数量/万
10余
100余
1000余
2000余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 到南朝之际,扬州有建康的东西二治、梅根治、铁岘山冶、六安冶等,荆州有新兴冶。同时,民间私治也很盛行,“一断民私鼓铸,而贵卖铁器,商旅吁嗟,百姓咸欲为乱”。魏晋南北朝时期,稻田耕作形成一套完整的耕一耙一耖作业,使用铁犁、耙、耖等铁农具。在广东连州的一座晋墓中,带有“(西晋)永嘉”四年(310年)或六年(312年)的砖铭呈现了当时农田耕作的情景,一牛挽犁田和一牛拉耙耙田。南齐武帝时,戴僧静为北徐州刺史,“买牛给贫民令耕种,甚得荒情”。在北魏前期的遗迹中,生产工具主要为骨镞,兼有少量的铁器。而北魏天赐元年(404年)“置山东诸冶”,“其铸造铁为农器、兵刃”。太平真君年间,“课畿内之民,使无牛家以人牛力相贸(交换),垦殖锄耨”。
——摘编自杨乙丹、何婧云《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农业文化的交流》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中的史实(整体或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释。(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材料一 史料1 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601年—673年)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史料2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现分别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西藏档案馆。
材料二 东汉时期,在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广大地区过着游牧生活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跟汉人杂居,学习农业生产,与汉族人民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大多也还保持部落组织,保留自己的语言和习惯。到了西晋初年,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族和羌族等族共有几十万人。
西晋末年,由于北方大乱,北方的汉族也先后南下,逐渐迁移到了长江中下游一带。据考证,当时迁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70多万。如此多的百姓来到了长江一带,使长江地区迅速变成我国另一个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南方也得到了极快的开发与发展。
——摘编自《中国民族关系十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