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皇帝自称上承天命,为华夷共主,居“中国”正统。辽初契丹人曾自认为“番”,辽兴宗以后逐步产生辽为中华正统的思想,反而视其他民族为“诸番”,宣称契丹为轩辕之后、承后晋统绪和德运,自称“中国”,标榜中华正统。金熙宗以后也以多种方式标榜正统:自认“中华”,斥南宋等政权为“夷狄”;多次讨论德运问题,特别是自称承唐统而为金德,白称“中国”。

北宋从试图打败辽朝,臣服契丹,亚建华夷一统,到始终不忘燕云情结和“汉唐旧疆”。辽朝建立后的发展路径是从部族制走向集权制,目标是实现统合蕃汉的“中国之志”。金朝也有大一统思想,金熙宗和海陵王宣称,“四海之内,皆朕臣子”“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

——黄纯艳《从有宋一代政权格局透视文明统一性》

材料二   原其姓耶律氏,孝章业帝之嗣女,圣宗孝宣皇帝之侄孙,盖国家系轩辕黄帝之后……

——《永清公主落志》(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出土的汉文葛志铭)

第一卷有10门,分别为:1、谋逆;2.失孝德礼;3.背叛;4.恶毒;5.为不道;6.大不恭;7.不孝;8.不睦;9.失义;10.内乱。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内蒙古西部黑水城遗址出土的西夏法典)

西夏故地发现的十余处大型钱容中,宋钱平均占90%。大榆堡乡金朝客藏出土24911枚钱币中,金朝钱币仅187枚。

——杨富学李志鹏《北宋钱荒之西夏因素考析》

材料三   (契丹)典章文物,饮食服玩之盛,尽习汉风,自谓昔时元魏所不如。

——韩琦《上仁宗论备预七事》

(金世宗)能遵行尧舜之道,要做大尧舜也由他。

——朱熹《朱子语类》

(科举)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金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主要观点。
(2) 说明材料二、材料三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与材料一的观点之间的关联。
【考点】
北宋的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南宋的偏安; 辽、西夏、金的政权建立与制度建设;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黄天荡之战为1130年宋军在长江黄天荡(今南京)水域,截击金军归师的著名水战,不同材料不同时代对此战有不同的认知和解读。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弼(本名兀术)发江宁,将渡江而北。宗弼军渡自东,移刺古渡自西,与世忠战于江渡。世忠分舟师绝江流上下,将左右掩击之。世忠舟皆张五桶,宗弼选善射者,乘轻舟,以火箭射世忠舟上五補,五辆著火箭,皆自焚,烟焰满江,世忠不能军,追北七十里,舟军歼焉,世忠仅能自免。

——(元)脱脱、阿鲁图等纂修《金史》

材料二   兀术自杭北归,至镇江,世忠已屯焦山,兀术不得渡。挞辣在潍州,遣孛堇太一来援,孛堇军江北,兀术军江南,世忠与二酋相持于黄天荡四十八日。有献谋于兀术者曰:“凿土渠接江口,则在世忠上流。”乃一夕凿渠三十里。次日风止,我军帆弱不得运,金人以小舟纵火……得绝江而去。是金军凿渠出江,即在黄天荡渡江北去也。

——(元)脱脱、阿鲁图等纂修《宋史》

材料三   黄天荡战役究竟宋朝取得的是胜利还是失败,最初看法并不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近代以来,很多编史者都反复强调宋军8千人困金军10万人达48天,甚至有人称之为“黄天荡大捷”。更有观点认为因此战金军自此不敢轻易渡江,南宋半壁江山暂时得以保全,华夏文明得以保存。

(1) 指出《金史》与《宋史》对黄天荡之战记载的不同之处。
(2) 合理解释相同的史书纂修者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为什么会截然不同。
(3) 简析黄天荡之战的历史地位逐渐被抬高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夏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藩汉杂处”的西北各族经过二百年长期自然同化,不断冲突融合中,西夏逐步统一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在农业上,西夏逐步采用汉族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普遍使用牛耕并重视和发展水利灌溉,不断开垦荒地,储存了大量粮食。此外,西夏与宋朝之间一直存在经济与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定期朝贡;设立榷场;设置和市;非法窃市(走私)。文化交流中,自宋输入西夏的计有佛经、九经、宋历、时服等。西夏输入宋的为数不多,偏重于物质文明,如神臂弓、西夏宝剑等。西夏在文教方面也做了富有成效的努力,如兴学校、设蕃学和汉学、发展科举、振兴文教等,对于提高西夏境内各族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穆鸿利《论西夏立国及其在中外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辽宋夏金元文化通过陆路、海路向世界传播,对世界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闻名世界的中国四大发明正是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的。造纸术是在此前的公元8世纪即已传到了阿拉伯,12世纪传到了欧洲;印刷术包括西夏的活字印刷在12世纪传到埃及,14世纪末传到了欧洲;指南针于12世纪传到阿拉伯,以后又传到欧洲;火药在13世纪末传入欧洲。此外中国的医药、文化典籍和文化用品在朝鲜、日本等国广为流传,亚洲各国也派人来中国学习文化和技术。与此同时,阿拉伯的、波斯的、欧洲的、南亚的、东南亚及东北亚的优秀文化也不断地传入中国。

——穆鸿利《论西夏立国及其在中外历史上的地位》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项族与汉民族政权民族交融的史实,并分析西夏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