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隔离的类型有很多,隔离对新物种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生活在同一区域的蒲公英甲种群和蒲公英乙种群,在自然状态下,甲种群的花期在4~5 月,乙种群的花期在8~9 月,甲、乙两种群间已经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蒲公英甲、乙种群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
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C.
蒲公英甲、乙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
D.
蒲公英甲、乙种群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发生协同进化
【考点】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拓展培优
换一批
1. 某昆虫身体的黑色(A)对浅色(a)是显性。原本某一区域的昆虫以浅色为主,浅色占所有个体的80%,杂合子占10%。由于工业污染,30年后该区域的昆虫个体以黑色为主,几乎看不到浅色个体,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昆虫的体色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B.
工业污染前,该昆虫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85%
C.
工业污染对昆虫体色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
工业污染后生存下来的黑色个体基因型为AA
单选题
容易
2. 褐花杓兰和西藏杓兰的分布区域有一定交叉,且两者能够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典型的褐花杓兰,花是深紫色的;典型的西藏杓兰,花是紫红色的。它们的花色存在从浅红到深紫等一系列的过渡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褐花杓兰和西藏杓兰的发现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B.
不同颜色的杓兰的出现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
褐花杓兰和西藏杓兰不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
褐花杓兰会与其他生物以及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
单选题
容易
3. 2023年4月27日,23岁的旅美归国大熊猫“丫丫”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顺利回国。现有一个较大的遗传平衡的大熊猫种群,其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熊猫种群中全部B和b基因的总和不能称为大熊猫种群的基因库
B.
若环境条件发生改变,则B和b的基因频率可能也会发生改变
C.
若B和b位于常染色体,则显性性状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是48%
D.
可修建栖息地走廊加强大熊猫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改善基因多样性
单选题
容易
1. 中国科学家通过研究金丝猴属所有物种的群体基因组,发现黔金丝猴的基因组中有川金丝猴和滇金丝猴的遗传组分,从而揭示了黔金丝猴的杂交起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物种的金丝猴一定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B.
经过地理隔离即可形成金丝猴属中的不同物种
C.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
若黔金丝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则表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单选题
普通
2. 在不同的生境斑块上,同一生物种群可以分成在空间上存在隔离但彼此间通过个体迁移或扩散而相互联系的许多局域种群。局域种群数量变动很大甚至灭绝,其他局域种群个体的迁入可以建立起新的局域种群,从而在整体上可以维持种群数量稳定。斑块面积越大,种群数量越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局域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而无法基因交流
B.
不同局域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局域种群的变异类型
C.
生境斑块存在为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提供了条件
D.
在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以发生改变
单选题
普通
3. 深海中生存着一种通体透明的超深渊狮子鱼,它与栖息于海岸岩礁的狮子鱼相比,色素、视觉相关基因大量丢失,与细胞膜稳定有关的基因也发生了变化,增强了该鱼的抗压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超深渊狮子鱼视觉退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B.
超深渊狮子鱼与栖息于海岸岩礁的狮子鱼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
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在争夺食物和栖息空间中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D.
深海环境的定向选择提高了与超深渊狮子鱼细胞膜稳定有关基因的频率
单选题
普通
1. 褐花杓兰和西藏杓兰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兰科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且有一定的区域交叉。典型的褐花杓兰,花是深紫色的;典型的西藏杓兰,花是紫红色的。此外,它们的花色还存在从浅红到深紫等一系列的过渡类型。研究发现,这两种植物能够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
(1)
这两种兰花的花色存在一系列的过渡类型,这一系列花色过渡类型的出现
(填“会”或“不会”)增加当地杓兰物种的多样性,原因是
.二者杂交后代花色与典型亲本有一定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2点)。
(2)
西藏杓兰的萼片在花开放前起保护作用,在花开放后最直接的作用是挡雨,防止雨水对花朵造成伤害,从而保证花朵顺利传粉。萼片和花朵之间的分工合作是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请说明理由。
。为其传粉的熊蜂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深色)和d(浅色)控制,调查某深色岩区熊蜂深色表型占95%,D的基因频率为64%,则该区熊蜂中Dd占
。我国西南地区卧龙自然保护区山高谷深,树状水系的溪流密布,属于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在进化过程中,不同的生物能适应不同的环境。
是适应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
综合题
普通
2. 蛙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生活在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A和B。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及其个体数。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X
D
X
D
200
0
X
D
X
d
50
150
X
d
X
d
100
200
X
D
Y
150
0
X
d
Y
350
300
(1)
剧烈的地质变化使该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在不同环境下经历自然选择,该过程的实质是
,直接作用对象是
。
(2)
这两个种群
(填“是”或“否”)已进化为两个不同物种,理由是
(3)
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
。你认识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的最可能原因是
。(合理即可)。
(4)
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
。
综合题
普通
3. 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发现该群岛上有地雀13种,下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
(1)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
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2)
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均存在差异,这是各小岛上不同的食物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
的作用。
(3)
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
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物种。
(4)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5)
调查发现鹭雀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
。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