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到暑假,大量以“关爱”之名行“恐吓营销”之实的视频、文章就占领各大自媒体平台,掀起一波波焦虑浪潮。贩卖焦虑成为一些人带货、卖课屡试不爽的“生意经”。
家长们对这些“焦虑刺客”显然还没建立起“免疫”。一方面,在“恐吓营销”渲染下,对孩子未来的焦虑、对自己失责的恐惧,家长怎能不上头?另一方面,教育观、成才观的歪曲,面对铺天盖地的煽动家长们很难理性思考。社会是个大课堂,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都应被尊重。少关注别人家的孩子,多欣赏和发现自己的孩子,也许能收获更多。一个成熟的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是多维的,在求学阶段的人才评价也不应单一,不要让“刷题比分数”成为“华山一条路”。社会和家长都应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路,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观点,谈谈家长们如何对“焦虑刺客”建立起“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