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记载》

(1) 材料一中的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均使用打制石器,由此可知他们生活在什么石器时代?图2反映的是哪一远古人类的复原头像图?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河姆渡遗址位于什么流域?图4所示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图3、图4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已经进入农耕时代,请从“农作物种植”方面举一例说明。
(3) 材料三中华夏“渐化合以成一族”主要涉及哪两位部落联盟首领?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考点】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炎帝和黄帝;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历史遗迹是研究人类活动的重要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

材料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碳屑和烧骨。

——摘自《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

【文献中的历史】

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中国境内五千年文明史“物证”】

材料三:农业社会的建立不仅刺激了人口的增长,而且还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早期国家的出现。最具代表性遗址即良渚古城,它的发现则为中华文明回溯到五千多年找到了实证。良渚古城以其300多万平方米的规模和高大坚固的城墙,将以前发现的反山贵族墓地和30多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宫殿高台围合在了城的中心。城作为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是极为关键的。恩格斯有过一个经典阐释:“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良渚文化城址面积广大,它的营建,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严密的管理制度,而且具有都城性质,是聚落的层级分化、阶级分化的集中反映。城市内的宫殿建筑、祭坛、大墓以及玉器、精美的陶器等贵重物品是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乃至阶级对立的集中反映,用玉制度的形成也表明良渚文化已踏入文明社会。

——王学斌《如何理解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学习时报》2022年6月20日第4版)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化石”的历史作用。遗址中发现的“粗糙的石器,碳屑和烧骨”说明了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夏族形成具有什么特点?
(3) 指出材料三中国境内五千年文明史“物证”后,并概括出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关键要素。
综合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