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荒漠草原是以放牧为主的畜牧业基地,亦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为建立对荒漠草原的保护机制,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草地群落构建机制及植物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形成机制。
(1) 增加生物多样性可提高群落获取资源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包括
(2) 生态位理论认为,影响局域植物群落组成的基本驱动力主要是环境过滤(生境中的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驱动)与相似性限制(物种间的竞争、排斥作用)。群落内物种之间亲缘关系近的物种生态位相似,并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近;若环境过滤作用占主导地位,则相同的生境更可能筛选出适应能力相似且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从而表现为谱系的聚集;若相似性限制占主导地位,亲缘关系较近且生态位相似的物种之间更容易产生,导致物种间无法共存,从而表现为谱系的发散。
(3) 群落构建中性理论认为,群落内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生态漂变(局域群落内不考虑物种特性或功能性状时,物种相对多度的随机变化过程)对群落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其作用重要性与群落大小相关。一般情况下,随着群落规模的减小,生态漂变对群落构建作用及物种丰富度变化的影响分别是
(4) 中度干扰假说认为,适度干扰如放牧、刈割等有利于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依据生态位理论中影响局域植物群落组成因素的论述,原因可能是。然而荒漠草原的调查结果并不符合中度干扰假说,在干旱条件下较低强度的放牧都可能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说明群落生物多样性受的影响。
【考点】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群落的结构; 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 群落综合;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