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刘知几(661—721)是唐高宗时期的史官,在他的作品《史通》中,他提出“古今不同,势使之然”,史家著史也是受社会环境制约的,春秋时期“闭境相拒,关梁不通”,史书必然“多有阙如”;汉代“普天率土”“远近无隔”,史料丰富,史书内容也就“倍增于春秋”。他批评有的史家“直以事不类古,改从雅言,欲令学者何以考时俗之不同、察古今之方异?”在《疑古》篇中,他指出“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武成》之篇,吾取其二三简’,推此而言,则远古之书,其妄甚矣!”他还批评司马迁的《史记》“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认为其“疆域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每论家国一政,而胡、越相悬;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后世很多史家认为,刘知几的历史观有其复杂性和矛盾性。

——摘编自聂中庆《略论刘知几的历史观》

材料二   民国成立以前的史学界,学者们依然走着过去的大路,对历代正史加以补做或改作;民国成立之后的史学,方向更多,大要言之,除继承前期的成绩,加以发展外,又多出:一、考古学和史前史的研究,二、中外交通史和蒙古史的研究,三、敦煌学的研究,四、小说、戏曲、俗文学的研究,五、古史的研究,六、社会史的研究。后期史学的面目,是颇为新颖的。它所以比前期进步,是由于好几个助力:第一是西洋的科学的治史方法的输入,尤其是考古学上的贡献,新的考据论文,史料的整理,也比从前要有系统得多。第二是西洋的新史观的输入。过去人认为历史是退步的,愈古的愈好,新史观输入以后,人们才知道历史是进化的,后世的文明远过于古代。“难物史观”输入后,更使过去政治中心的历史变成经济社会中心的历史。第三是新史料的发现。第四是欧美日本汉学研究的进步。第五是新文学运动的兴起。

——摘编自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引论》(1945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知几的史学观。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民国建立以来至今经济社会史研究得以发展的原因。
【考点】
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50年至1955年,中国从苏联总共取得11笔贷款,总价值为12.74亿新卢布。利用苏联的贷款,中国购买到大量经济建设所急需的物资与设备,最后落实引进了150多项工业建设项目,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工业体系残缺不全的状况,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即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芬兰于1952年同中国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这一时期中国也大力开展与广大亚非国家的经贸活动,如在1952年与斯里兰卡开展大米换橡胶的贸易,1956年与巴基斯坦签订煤炭换棉花的贸易合同,1956年与印尼签订价值1200万英镑的易货贸易协议,1957年还跟阿富汗签订了两国间第一个贸易协定,等等。1957年中国首次举办广交会,与有意愿跟中国做生意的国家广泛开展贸易洽谈活动。

——摘编自彭波新《新中国70年外贸发展:从小兔到大象》

材料二  1978年之后,进出口规模扩张带动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07年,中国出口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剔除汇率等因素,当年出口实际排名世界第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出口规模持续快速扩大,促使贸易顺差大幅增加。1979—2018年,中国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20316亿美元。另据商务部统计,自1980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以来,截至2018年,全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约96万家。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国际资本流动中的角色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由产业转移承接国转向资本双向流动的国家。中国境外投资增长迅速,企业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1978年之后,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日益活跃,地位明显提升。一方面,中国主动参与WTO改革,坚定维护多边体制并倡导贸易投资自由化;另一方面,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积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摘编自杨丹辉《新中国70年对外贸易的成就、经验及影响》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对外贸易的措施。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及其国际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