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研人员对高原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图2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回答下列问题:

(1) 植被能为高原鼠兔的生存提供,据图1分析,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填“大”或“小”),原因是
(2) 调查该草原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方法是,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3) 第2年,甲鼠兔种群L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4) 乙鼠兔的环境容纳量约为只,环境容纳量是指。若乙鼠兔大量繁殖,可能对高寒草地造成危害,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合理控制乙鼠兔种群数量的建议(答一点)。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种间关系;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空间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多的鸟儿来此长时间停栖,甚至发现“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回答下列问题:
(1) 影响震旦鸦雀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有(答出两点即可)。调查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为进一步提高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研究人员提出人工辅助繁殖震旦鸦雀再放生到野外湿地的措施,该措施(填“能”或“不能”)提高该湿地中震旦鸦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2) 上世纪初,为保护某濒危物种x,将其引入此湿地,一个多世纪内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甲,图乙是在某调查阶段该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该调查期间,物种X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大致呈“”形。1980年后,该物种的数量小幅度波动,该物种在该湿地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只。

②据图乙可知,该种群在调查的第5年时年龄结构是,第5年至第20年间,该动物的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年。

(3) 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

   

综合题 普通
2. 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雄性有角,雌性无角。回答下列问题:
(1) 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为8年左右)。则图1中甲地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

   

(2) 图2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b-c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可能是。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他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
(3) 调查显示,在导致藏羚羊死亡的因素中,狼的捕食占比较高,狼的捕食属于影响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的(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传统标记重捕估算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用标记数M、重捕数n、重捕标记数m,求出种群数量N。利用红外相机拍摄的数据,基于标记-重捕模型也可以估算动物的种群密度。该模型中通过相同侧面部位的斑纹、体型、毛色等特征作为动物天然的标记,这与标记重捕法相比,该调查方法的优点主要是(答出1点)等。在该模型中有重要参数Pij(表示个体i在相机位点j的捕获率),模型中的的Pij相当于传统标记重捕的。(选用含N、M、n、m的式子表示)
综合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