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片是见证历史、保存历史信息的载体。以下为其中4幅图片。

(1) 请将四幅作品与所对应的历史时期相匹配,将序号填入相应空格。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社会主义革命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其中一幅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行简要说明。(要求:逻辑清晰,史实正确)
【考点】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工业发展状况

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住行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整理自《中国年鉴第一回》

材料二 “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民国初年相比,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发生的新变化。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接收的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破坏、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基础设施薄弱的烂摊子。通过执行国家的财政工作决定,1950年财政收支相抵后仍然结余10.6亿元,到1951年全国财政收入达124.96亿元,到1952年年底的时候,我国经受住了朝鲜战争和帝国主义禁运的压力,在经济领域站稳了脚跟。1951年2月,周恩来在主持中央军委会议时指出:“现在看来,朝鲜战争会拖下去,不是一两个战役即可结束的,我们只能一面作战,一面建设国防力量,一而恢复经济,把作战与建设结合起来,边打边建设。”随着朝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和停战谈判的开始,边打、边建、边稳政策中建设的任务更加突出了,这样发展国内经济就成为新中国的当务之急。

——摘编自景红霞《苏联与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材料二

中共中央决定于1953年转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不仅是发展的计划,而且是体制变革的计划。 它是我国过渡时期的战略步骤之一,指导方针就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重点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五”(1953-1957年)计划是一个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计划,不但包括经济建设划,还包括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方面包括工业、农业、运输和邮电、商业以及提高经济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社会建设方面包括培养建设干部,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一五”计划的宏伟蓝图基本上得到了实现,它是计划经济时期完成情况最好的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率高达84%,大部分指标都超额完成。

——摘编自鄢小龙、胡鞍钢《中国十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情况回顾》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历史背景。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完成的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