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和脊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的,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回答下列问题:
(1) 脑脊液(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填“双向”或“单向”)的。临床上常选择血浆中的Na和Cl-作为检测血浆渗透压的重要指标,原因是
(2) 有人因严重的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脑炎,症状包括脑水肿,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临床上常使用20%的甘露醇、地塞米松和促皮质激素(ACTH)来治疗脑水肿。甘露醇不易渗入组织液且不被代谢,据此推测,静脉注射甘露醇后,甘露醇的药用机理是,以达到初步消肿的目的。
(3) 为研究地塞米松和ACTH对脑水肿的治疗效果,医疗专家做了相关临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A组

ACTH(79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

B组

地塞米松(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该实验结果说明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判断依据为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肝酶即转氨酶,主要有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临床上,丙型肝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如图是人体内肝脏组织细胞和内环境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1) 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2) 人体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进入肝脏组织细胞被利用,经过的途径依次为红细胞→(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3) 医生常将化验单中血浆肝酶等各成分的测量值与参考值作对照来估测肝炎病人的患病情况,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谷丙转氨酶(ALT)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是衡量肝功能的重要指标。肝炎病人化验时,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
(4) 临床上常通过注射血浆蛋白来初步消除肝水肿。请写出初步消肿的机理:
(5) 临床上常用地塞米松治疗脑水肿,现研发一种新药M用于治疗水肿,为了研究药物M治疗水肿的效果,除设置M+水肿模型鼠组外,还需设置组,并在给药前和给药后分别测量每组小鼠的水肿指数。
实验探究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