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下简称《土地改革法》),使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法律依据和指导。与1947年颁行的《中国土地法大纲》相比,《土地改革法》适应了全国解放的新局面,也顾及了新解放区面积广阔、问题复杂的新情况。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在政策上对富农经济给予保护,对地主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之外的财产给予保护。

1953年,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取得胜利,共没收地主土地达7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0.5%。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这部分农民占全国农村人口的60%至70%。千百年来的“耕者有其田”的社会理想得以实现。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1949-2012)》

(1) 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后土地改革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目的。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历史作用。
【考点】
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期,随着私田的大量开垦公田逐渐荒废,井田制遭到破坏并逐渐瓦解。北魏至唐前期,中国一直实行均田制。唐代均田制的实行把军队和广大农民安置到了土地上,达到了安定军心和民心的目的。如贞观时,“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贵粮,取给于道路焉”。由于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的提高,土地开垦日益扩大,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致使粮食价格大幅度下降,国家财政也日益富裕充足。所以,唐前期百余年间国力强盛,威震中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王红雷《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之演变》

材料二: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从1953年开始,中国开始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变土地私有制为公有制。实践证明,它是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否定了农民个人的物质利益,无法有效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0年代后期,土地改革旨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使得生产关系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结果违反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在积极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土地国有制,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一土地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唐丽霞《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并说明唐朝实行均田制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上地制度变迁给你带来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