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学文化常识。

鲁迅(1881—1936),原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并发表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著有小说集《》《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为中国人民乃至其他各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考点】
文化典籍; 名人事迹;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填空题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2. 朝花已凋,夕拾依旧美好。小语参加完活动后,搜集了下面两则文本展开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㞞(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采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选自鲁迅《朝花夕拾》)

【乙】花  园(节选)

汪曾祺

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①,是灰青色与褐色的。我自小养育于这种安定与寂寞里。报春花开放在这种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至被晒得那么多粉。

曾祖留下的则几乎是黑色的,一种类似眼圈上的黑色,里面充满了影子。这些影子足以使供在神龛前的花消失。晚间点上灯,我们常觉那些布灰布漆的大柱子一直伸拔到无穷高处。神堂屋里总挂一只鸟笼,我相信即是现在也挂一只的。那只青裆子(一种鸟)永远眯着眼假寐。只有巳时将尽,它唱一会儿,洗个澡,抖下一团小雾,再伸展到廊内片刻的夕阳光影里。

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什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见。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啥,难闻得很。沾上身了,不要用手指去拈,用刷子刷。这种籽儿有带钩儿的毛,讨嫌死了。至今我不能忘记它:因为我急于要捉住那个“都溜”(一种蝉,叫得最好听),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可是回去,我一身都是那种臭玩意。想想我捉过多少“都溜”!

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和米南宫,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 这儿,是的,这儿了! 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呢,于是赶紧回家。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给它一点。正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一捉蟋蟀,那就整个园子都得翻个身。我最怕翻出那种软软的鼻涕虫。可是堂弟有的是办法,撒一点盐,它立刻化成一摊水了。

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㩔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作梥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②大找一气。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休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

(选自《汪曾祺散文全编》,有删改)

【注释】①几进:指旧式房院层次。②四近:四周,附近。

(1) 【明结构】请你根据【乙】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 【知顺序】【甲】文中的画横线句是按照什么写作顺序,使所写景物显得井井有条的? 请结合内容分析。

写作顺序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以下几种:①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写作内容。②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整体到局部来介绍。③地点变换顺序:按照地点的变化来组织文章内容。④事情发展顺序: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组织文章内容。⑤逻辑顺序:按照内在逻辑关系展开叙述,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

(3) 【巧赏析】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②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从句式的角度赏析)

(4) 【析段落】【乙】文题为《花园》,但开头却写了整个家的情况,似与“花园”无关,这一部分可否删去?为什么?
(5) 【辨主旨】虽然都是写童年生活的趣事,但两文的作者对这些回忆的态度却并不相同。请你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两篇文章的作者对往事的不同情感态度,并谈谈你对二者的看法。(分层赋分)

材料一: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它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选自鲁迅《朝花夕拾·小引》)

材料二:汪曾祺曾这样谈自己对散文的理解:“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伤感主义。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也是一切文学)的大敌……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此外,他还有一句名言:“生活,是很好玩的。”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课外文言文阅读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无酒家小饮。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 , 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有删减)

(1) 同学们在阅读这篇文言文时产生了一些疑惑,请你参与讨论。

小语:这篇文言文里的几个加点字词我不太能理解,你们能帮我解答吗?

小文:可以查字典,“苦无酒家小饮”中的“苦”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这样几个义项:①(味道)苦;②劳苦;③艰苦;④痛苦;⑤苦于。这里应该是⑴(填序号)的意思。

小武:也可以通过组词法来解释这些文言字词,例如“鲍欣然允议”中的“允”最常见的组词就是“应允”,而且联系上下文也能说得通,所以它的意思应该是⑵

小文:我通过联系上下文,得知“择柳阴下团坐”中的“团坐”就是⑶的意思。

小语:大家都有特别的学习方法呢! 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连在一起了,你们能用“/”断开吗?(限断三处)

小全:⑷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小文:断开后,这句话的意思我就能解释出来了:⑸

小武:我还很喜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它的意思是:⑹

小全:这篇文言文充满生活情趣,我从中感受到了作者⑺的意趣。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