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的名称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本是一脉相承的政治势力,因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与敌对势力斗争的侧重点不一样,形成了三种名称,各阶段的政见主旨和人们所给予的褒贬也寓于其中。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三种名称所作的历史解释。

名称

时期

政见主旨

(1)维新派

维新运动时期(1895—1898年)

除旧布新,挽救危亡,以消弭革命于方萌。

(2)保皇派

保皇活动时期(1898年戊戌政变后—1905年)

保护(要求归政于)光绪帝,反对慈禧太后,联系革命派并与其论战。

(3)立宪派

立宪运动时期(1906—1911年)

——整理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 试仿照对名称(1)(2)的解读,撰写名称(3)的政见主旨。并结合材料中的一条或多条信息,谈谈你对政治派别名称的褒贬性的认识。
(2) 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主张有何异同?并据此推测1911年以后立宪派与革命派关系的发展趋势。
【考点】
戊戌维新运动; 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茅海建认为,致使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一,明清以来的商业资本的发展,国家赋税的货币化,全国市场的形成,劳动力的流动,尤其是近代工商业与海外贸易的急速增长,表明了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正处于技术革命与制度演变的前夜。……其二,晚清的官场已经相当腐败,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更没有好感。其三,晚清官员各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过于激烈,政府内耗很大。第四,庚子之变后,晚清进入了“新政期”,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考试,改设新式学堂。第五,中央财政已经枯竭。第六,由于中央财政没有钱,相关的事物只能交给各省去办,其中最重要且最花钱的是军队与教育。……如果各省各县对中央政府的态度发生变化,很容易出现麻烦。……

——茅海建《清朝是怎样灭亡的》

材料二   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按照俄共的模式重新建党,任总理。《中国国民党总章》规定,总理在党内有最后决定权,既独裁权。与此同时,孙中山写下了《建国大纲》:建设之程序分为三期:一曰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曰宪政时期。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以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在训政时期,政府当派曾经训练、考试合格之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之期。国民代表会得选举省长,以为本省自治之监督。至于该省内国家行政,则省长受中央之指挥。

——根据搜狐新闻等整理

(1) 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摘抄原文不得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做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