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反抗史。阅读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英国大机器生产的产品远超需求,英国在寻求新的销售市场时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材料四: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攻心

——慈禧太后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英国“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引发的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的条约,其中哪个内容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2) 根据材料二的图一、图二相比较,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闻一多先生呐喊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4) 材料四中图三签署的条约有什么特点?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考点】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错误”。未涉及的填未涉及。

①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侵入中国。

②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势力没有遭到中国军民抵抗。

③两次鸦片战争都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2)据材料一、归纳两次鸦片战争“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地理位置分布的变化。

材料二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二万万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3)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关条约》哪一内容反映了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方式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条约内容完全由列强“自行商定”,清廷只可签字画押而不能讨价还价。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违者皆斩”。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为了强化对清廷的军事控制,并便于对中国人民的直接镇压,还把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一律削平”,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也由各国派兵驻守。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摘编自宋小庆《世纪之变沧海桑田》

(4)材料三中的“条约”指哪一条约?据材料概括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理由。

(5)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线索。

综合题 普通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储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南京条约》

材料二:下午一时,战争开始,“扬威”“超勇”两舰先后沉没。管带以下俱亡。“致远”作战勇猛,受到重伤,弹药将尽……下午五时三十分,战斗结束,中国失去四舰,死伤一千余人……此为中、日海军的主力战。从此日本陆军可自由进向朝鲜半岛,深入辽东,威胁北京。是役决定了这次战争的胜负,亦决定了今后中国四十年的悲运,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第八章第二节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辛丑条约》(摘自人教版)

(1) 材料一中的所述体现出清政府怎样的心理?
(2) 材料二中的“致远舰”的管带是谁?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掀起了哪一救亡图存的事件?
(3) 材料三列举的《辛丑条约》条款具体体现了列强对中国哪些方面的要求?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
(4) 结合上述材料,你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认识?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