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改革过程往往也充满着曲折与艰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一中“尚文明”的主要表现,以及“尚文明”的实际效果。
(2) 你如何看待材料一张之洞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并结合材料二谈谈你作出判断的理由。结合所学简要评价王安石变法。
(3)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改革开放40年来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进程。
【考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人)认为均田制是文明太后的政策而孝文帝的政策则主要是以北魏国家的汉化为目标。然而这种解读法只是以当时谁握有政治的实权为标准得出的判断,如果把这个结论放在五胡和北朝史整体演变的过程中重新考虑,这很难说是一种妥当的看法。

——摘编自川本芳昭著《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清末新政是晚清王朝从1901—1911年所进行的十年改革。 其内容如下

主要内容

主要措施

教育

1901年,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并继续派遣留学生。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1906年,废除科举制。

军事

1903年,设练兵处。全国编练新军36镇,凡45万人。

经济

提倡和奖励实业。1903年设立商部。1906年,成立农工商部。

政治

裁汰冗官冗衙。1906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1911年,组建内阁(皇族内阁)。

材料三“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是《周易·系辞下》中的一段话,意思是主张“变”。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中的杰出人物会把自己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谭嗣同在戊戌政变发生后,拒绝出走日本,说: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中国变法流血,就从我开始吧。被捕后,他视死如归,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后从容就义。

——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 结合所学,除均田制外,指出“文明太后的政策”下的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2) 结合所学,指出“癸卯学制”的原文件名称及该学制在晚清选官制度变革中的地位。有人说,“清末新政的主观愿望是挽救清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却为辛亥革命充当了垫脚石。” 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简析“垫脚石”的表现。
(3)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历代改革总体上的看法。结合所学,指出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的变化和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都带来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过把部分国有土地.户绝田.罪没田.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适当限制土地的占有.买卖与继承,从而有效调控了全境的土地占有关系,解决了因田业无主或产权纠纷而产生的大量农田抛荒问题,遏制了土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扶植了人数众多的自耕农(包括汉族和内迁各族农户),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增加了财政收入。到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4年),北魏全境国家所控制的户口数量已超过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户口的一倍,史载“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孝文帝只追求与汉文化相吻合,而忘掉了自己国家政权存在的基础,它对于中国历史进程宏观而言,无论怎样肯定都不为过。但对于北魏王朝.拓跋鲜卑前途命运而言,则无论怎样贬之也合情合理。

——摘编自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 孝文帝为“追求与汉文化吻合”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的?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