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清末72家民族工业企业中,上海(38家),广州(8家),福州(4家)等沿海城市占66.7%,杭州、厦门、宁波、镇江等中小城市共25家,占33.3%。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资助……而且这些地方比较安全,外资集中使得中国商人都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越来越多的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城市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的成长,勾勒出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民族工业的特点?
(2) 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城市兴起的原因?
(3) 综上所述,请你谈谈民族工业和近代城市之间的关系?
【考点】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近代以来,中国企业见证社会变迁,肩负时代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实业救国”精神的感召下,荣氏兄弟的企业活动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对社会的贡献也随着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增大,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越发强烈。荣德生积极参与地方发展规划,参与和投资地方市政基础建设,1912—1930年,荣德生发起修筑道路里程80余里,建成大小桥梁88座。荣德生认为“人才为事业之始基”,而“人才的造就,端赖学校之培育,故兴学实为建设之本”。1906—1947年,荣氏兄弟先后投资创办各级各类学校10余所,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孟德会《荣氏家族企业家精神实践及代际传承》

材料二:“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材料三:1936年、1938年企业、公司情况表(部分)

1936年

1938年

地域

公司数(家)

资本额(元)

公司数(家)

资本额(元)

上海

127

21303600

38

16681000

全国总计

302

51864570

102

42106360

——摘编自《中华民国实录·文献统计》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荣氏家族企业家的贡献。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千呼万唤始出来”是在什么时候?“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外部原因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从1936年到1938年企业、公司的变化。其发生变化和哪一历史大事的发生有关?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企业发展的的认识。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