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部分)

时期

史实

春秋战国

居住在周边的民族不断装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与之进行斗争

秦汉

秦北击匈奴:西汉北击匈奴:设西域都护

魏晋南北朝

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

唐朝

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文成公主入藏

两宋

宋辽、宋夏、宋全战争:宋辽议和,缔结“澶朗之盟”;在北宋与辽、西夏边界开设榷场

——据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编制

材料二   元代,民族交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蒙古、色目人的马奶酒、舍里别等饮食为中原汉族所接受,中原服饰中颇具特色的龙凤纹饰和右枉开襟也为蒙元服饰制度所接纳,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当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交融,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罗贤佑《元代民族史》等

(1) 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古代促进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时我国民族交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民族交融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其所反映史事的共同作用。
【考点】
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今矗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是长庆三年(823年)唐朝和吐蕃为纪念长庆元年(821年)双方会盟成功而立的纪念碑。用汉藏两种文字镌刻的碑文,不仅是历史上汉藏友好的象征,对于唐蕃关系史乃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历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历史

                                     唐蕃会盟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的文物体现了“盛唐气象”哪一方面的表现?请以唐蕃之间发生的典型事件为例进一步说明这方面的发展情况。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相互之间的边界贸易一直在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你认为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开设“榷场”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南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自刘杰《试析元朝时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元朝对于西藏地区又是如何加强管辖的?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