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稻田养蟹是我国稻作区的一种生态农业新模式,河蟹的粪便和剩余的饵料成为水稻的肥料,河蟹又能取食稻田里的杂草和稻田昆虫等,实现“一田双收,生态环保”的双赢局面。回答下列问题:
(1) 连续低温使水稻的数量明显下降,这种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属于制约因素。稻田中的水稻出现高低不齐的现象,(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2) 在稻田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研究稻田中河蟹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答出两点)。在水稻上存在喜食稻花的某种昆虫,也有喜食稻叶或稻根的另一种昆虫,从生态位的角度分析,它们取食不同部位的好处是
(3) 下图为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表中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能量值[单位kJ/(m2·a)]。不考虑饵料的输入,若河蟹的食物结构比例由植物:昆虫的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调整后河蟹获得的能量是之前的倍。由表可知,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kJ/(m2·a),由植物流向河蟹的能量为kJ/(m2·a)。

同化量

呼吸量

流向分解者

未被利用

植物

3600

1400

420

1160

昆虫

360

200

40

60

(4)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稻田养蟹后水稻产量明显提高的原因是(答出一点)。稻田养蟹提高了生态效益,原因是。稻田养蟹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群落的结构; 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