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民工”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对外开放和城市改革的深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劳动力提出了旺盛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适时调整限制政策,准许农民在不改变身份、不改变城市供给制度的前提下进城务工就业,呈现出农村劳动力“离土又离乡”的新模式……大量跨地区流动就业的农民工春节返乡致使“春运”紧张,每年“春运”都形成蔚为壮观的“民工潮”。

——整理自《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

材料二   2013年按输出地分的外出农民工人数及构成

人数(单位:万人)

构成(单位:%)

外出农民工

跨省流动

省内流动

跨省流动

省内流动

东部地区

4936

882

4054

17.9

82.1

中部地区

6424

4017

2407

62.5

37.5

西部地区

5250

2840

2410

54.1

45.9

——数据整理自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1) 据材料一概括“民工潮”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2) 据材料二,概括2013年外出农民工流动特点。
(3) 请你联系实际,为进城农民工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提出一条建议。
【考点】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材料二   迄今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基本上是“引进来”。……第二个阶段从1997年起提出并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第三阶段从2013年起筹建自贸区、2015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组建亚投行至今,可以说是“走出去”战略的2.0版。

材料三   在对外开放的40多年里,开放成为推动和深化改革、支撑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开放带来了中国发展缺少的外部资源,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机制。开放的内容不断扩展丰富,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外部世界的开放逐步扩展到中国内部的相互开放,最后是世界各国更大的开放。

(1) 据材料一、概括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一阶段”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何特点。“第二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是中国加入哪一组织?
(3) 据材料三、归纳我国进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取得成功的原因。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