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冷凝等过程进行不断的循环。湿地具有调节水循环和作为栖息地养育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生态功能,我国沿海存在多个前期严重破坏的红树林修复和保护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水循环是太阳能推动的,地球表面的蒸发量和降水量基本持平,但陆地的降水量蒸发量,且在水循环中,各种营养物质会随水的流动而发生变化,往往低处土壤更,如沼泽地等。
(2) 我国对于严重破坏的红树林湿地的修复过程中,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发生了变化,该过程是否发生了群落演替?(填“是”或“否”或“不一定”)为什么?
(3) 在某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区鱼类、甲壳类及多种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丰富度均增加,低潮位时鹭科鸟类主要在滩涂湿地上觅食,鹭科鸟类也主要栖息在红树林,可见,动物种群的分布随而发生变化。红树林的生物群落结构随潮位发生变化,属于群落的结构。
(4) 该地红树林修复先后5年时间修复区内白鹭种群数量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修复区内的红树林为白鹭种群提供了繁殖期的营巢地,使其增加,有助于保护白鹭种群的多样性。综合来看,红树林生态修复为白鹭种群数量恢复提供的有利条件为:
【考点】
群落的演替;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表中为某淡水湖经历水生演替后在不同水深处的植被分布情况,从湖岸到湖心的不同距离处,分布着不同阶段的群落环带,每一带都为下一带的“进攻”准备了土壤条件。水深超过7m时,是水底的原生裸地,只有在水深5~7m以内的湖底,才有较大型的水生植物生长。请回答以下问题。

深浅变化

主要植物类型

水深超过7m

外来侵入的漂浮植物(浮萍、满江红、藻类)

水深5~7m

沉水植物(轮藻属)

水深2~4m

高等水生植物(金鱼藻、眼子菜、黑藻、茨藻)

水深1~2m

浮叶根生植物(睡莲)

水深20~50cm

直立水生植物(芦苇、香蒲、泽泻)

水深5~10cm

湿生草本植物(莎草科和禾本科)

(1) 该水生群落演替属于(填“初生”或“次生”)演替,判断理由是
(2) 根据表格内容推断湖泊群落演替先后顺序是从湖泊的(填“周围向中央”或“中央向周围”)发生的。
(3) 自由漂浮植物阶段中,植物是漂浮生长的,其死亡残体将增加湖底有机质的聚积,同时湖岸雨水冲刷而带来的矿物质微粒的沉积也逐渐抬升了湖底。湖底裸地上最先出现的先锋植物是表格中的
(4)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随着湖底的日益变浅,浮叶根生植物开始出现,如睡莲等。这些植物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生物量较大,残体对进一步抬升湖底有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当它们密集时,就使,不利于水下沉水植物的生长,迫使沉水植物向较深的湖底转移,这样又起到了抬升湖底的作用。
(5) 若该地区适于森林的发展,则该群落将会继续向方向进行演替。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