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之时,是向来被看做黑暗时代的,其实亦不尽然。这一时代,只政治上稍显黑暗,社会的文化,还是依然如故。……其中关系最大的,便是黄河流域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的民族,分向各方面迁移。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三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从4个“共同”作出了深刻阐述: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新华网《习近平的民族观》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并说明原因。
(3) 指出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概括材料中涉及的两项改革举措,结合所学说明这次改革的意义。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理解。
【考点】
春秋争霸;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中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这也是在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因为越是社会动荡的时候越容易为民族融合提供条件。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带去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吸收了南方的一些习俗。这些都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游牧民族文化非常落后,……只能算身体强壮的“蛮夷”之辈。……只能被当时代表先进文明的华夏文化“潜移默化”。

材料三:“五族内迁”原本是一个比较温和的民族融合的过程,最终却在西晋政权统治者们争权夺利的过程中,走向了战争……的道路,掀起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的高潮。

材料四: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范围极其广泛,内容也极为丰富。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租调制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整顿吏治。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第三,迁都洛阳。为了接收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在495年正式迁都洛阳。第四,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材料五:魏孝文帝改革后,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历史上前两次民族融合分别是哪两个时期。
(2) 依据材料二回答,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文化?
(3) 材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4) 根据材料四,说出魏孝文帝改革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5) 根据材料五,概括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写出两点即可)
综合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见下表

(公元前200年楼敬建议)“把汉朝公主嫁给C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配送嫁妆……刘邦听从了建议……后来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

——张秀平、王晓明《古代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十五)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夏天,武帝集结十万骑兵……又征调十万步兵转运粮草……此役,漠北C主力丧失殆尽,残兵败将远遁逃命不敢再战”。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材料三   魏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改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21.3.5)

(1) 材料一中的华夏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前身?根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C处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名称。材料二中两则材料反映西汉王朝对该游牧民族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材料三中的“魏帝”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三概括魏帝实行“汉化”的原因。
(4)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应怎样做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