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策的调整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年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汉书》

“(宋太祖认为)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于把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商品经济的观点付诸实施,结果使俄国在现实的实践中陷入困境,导致危机,列宁接受了实践的裁决,实行灵活开放的新经济政策……1929年底,斯大林认为:原来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已经不再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了.需要建立一套新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这种模式的组织力是极罕见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主题的转换,这种体制的潜力逐渐耗尽,弊端日益突出。

——何捷一《社会主义思潮与社会发展模式评述》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了。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不仅关乎农村的发展,也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内的一系列土地政策的变迁。总结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变迁的历史经验,对于我国发展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启示。

——王耀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变迁及当代价值》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汉初、宋初统治者在治国政策上的调整及其历史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列宁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推动了国家的发展?评价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政策的调整。
(3) 根据材料三,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土地政策的调整助推国家发展的基本历程,并据此归纳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
【考点】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