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但一些学生则认为承担美育功能的音乐、舞蹈等学科是“副科”,仅仅是吹拉弹唱的教育,是只针对少数特长生的教育,对于自己的升学没有多大用处。

关于“美育之用到底为何”这一问题,近代美育思想家王国维提出的“无用之用”思想影响深远。他认为,审美在物质和现实层面上是完全去功利的,而美育正是通过审美对于现实功利的“无用”,来实现其对人的精神提升和促进全面发展的“功用”,最终造就“完全之人物”。

为了更好地开展美育教育,有的学校开启了寻访手艺人、鉴赏家乡古建、动手制作展品的美育实践以孩子的视角传播传统之美;有的地方以“电影大蓬车”的形式让《1921》《长津湖》等一系列优秀影片走进校园,打造“行走的电影美有思政课”;有的学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美育跨越时空,让学生们的美好体验无尽延伸;有的学校充分重视和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传统美育资源,拓宽美育路径,让青少年在展览中徜徉于美的享受,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愿景得以更好实现……

(1)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论证王国维的美育“无用之用”思想的合理性。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考点】
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发展的趋势; 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龙门金刚》到《只此青绿》,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绝美中国元素一次次令世界惊叹。随着中国传统文化频频出圈,“国风”已成为一种潮流,在年轻人中大受追捧。

在国风潮流的背后,既是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也是传统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一方面,4K高清直播、XR和VR等技术的运用,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让人们能够切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拉近了现代与传统的距离。另一方面,专业人士的创作、草根社群的活动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相互交融,促成了众多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爆款”和时尚品牌,推动国风从小众文化逐渐流行起来,使“国潮”成为时尚。

国风的流行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表现,也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自己的道路注入了新鲜动能。在为此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封建糟粕借着国风的潮流沉渣泛起,一些庸俗文化也伪装成“国风”招摇过市。如何使国风潮流“不退潮”,我们还需要更多思考与探索。

有人认为,封建糟粕和庸俗文化借机复苏说明国风的流行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倒退。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