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图1显示,与野生型相比,小鼠X到达平台的时间更长。请提出两种合理的假设解释实验结果。
假设一:。
假设二:。
②图2实验结果排除了假设。
①实验过程:
a、构建抑郁症模型小鼠,小鼠表现出明显的社交回避行为;
b、取一定数量正常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一组注射等量的5mL/kg氯胺酮;取一定数量的模型鼠随机平均分为四组,一组注射,另三组分别注射等量的5mL/kg、10mL/kg、15mL/kg的氯胺酮;
c、社交实验(具体操作不做要求);
d、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计算小鼠的社交偏好率,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②分析和讨论:
实验可初步得出结论:;5mg/kg氯胺酮处理正常小鼠组的数据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正常小鼠对氯胺酮的敏感性(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模型小鼠。
有研究表明,温度显著影响牛蛙神经的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而糖皮质激素阻断牛蛙神经的突触传递且一定范围内糖皮质激素浓度越高,阻断效果越强,阿托品可以增强高浓度糖皮质激素的阻断效果。为了验证以上观点,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温度实验
①将牛蛙随机分为5、15、25、30、33、35、39℃七个实验温度,分别放在预先设定好温度的生化培养箱内驯化48h。
②分别取出牛蛙坐骨神经,连接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
③分别向各组坐骨神经施加适宜且相同强度的电刺激,检测________。
④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实验结果:5~30℃温度范围内,动作电位幅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0℃后显著下降。25~33℃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相对较高,低于25℃或高于33℃,其传导速度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
(二)糖皮质激素实验
实验分组:
A组:________。
B组:等量0.01μmol/L皮质醇。
C组:等量0.1μmol/L皮质醇。
D组:等量lμmol/L皮质醇。
E组:________。
用以上各组材料分别处理对应组别的牛蛙神经标本,对突触前神经(节前神经纤维)采用适宜电刺激,检测并记录突触后电位,统计突触传递的阻断率(100%成功记录突触后电位次数/总刺激次数)。
方案一: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再在该实验体系中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方案二: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另取一组实验材料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比较上述两个方案的优劣,并陈述理由。
①研究发现DRG细胞膜上存在受电压调控的N通道。将大鼠DRG细胞与DH细胞混合培养,在无Ca2+条件下,向体系中加入N通道的,对DRG施加电刺激后,(填“有”或“没有”)检测到DH的电位变化,说明N通道参与了非Ca2+依赖的突触信号传递。
②为证明在非Ca2+依赖的方式中,介导突触传递兴奋信号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以无Ca2+条件下混合培养的DRG和DH细胞为实验材料,加入谷氨酸受体阻断剂,孵育一段时间后对DRG施加电刺激,检测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量。请完善该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