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以下文物展示了部分承载文字的中国古代书写材料。
材料二:
材料三:如表是明清时期编撰的部分科技类图书信息。
书名
作 (译) 者
简介
《天工开物》
宋应星
全面总结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后传到国外,被译为日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拾遗》
赵学敏
收录了《本草纲目》未载的多种药物, 以及当时传入的西医药资料。
《几何原本》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
译自古希腊数学著作,“点”“线”“三角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
材料一: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
材料三:《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本著作的合称。通过对一系列革命挫折的深刻反思,孙中山先生从思想、经济和政治层面对未来中国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博大的革命胸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带着理想未成的遗憾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口中仍念记着“和平、奋斗……拯救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