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图1为大河及两岸的农田。由于河的南岸农田发生某种甲虫的虫害,农民起初喷洒杀虫剂R,取得较好效果。但几年后又不得不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以控制虫害。图2为南岸农田中该甲虫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1) 图2中,使用杀虫剂R后,甲虫种群密度急剧下降,但BC段数量有所升高(AC段一直使用杀虫剂R),原因是。据图2可知,从点开始,南岸农田开始放养青蛙。
(2) 河的南岸马铃薯地和玉米地里都有此种甲虫种群,若调查发现其中甲虫的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表所示,据表推测,马铃薯地比玉米地甲虫的T基因频率是否相同?(是/否)。

马铃薯地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

个体数

4000

1500

500

1000

1000

500

500

500

500

10000

玉米地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

8000

1000

1000







10000

(3) 若在河的北岸也发现了相似的甲虫种群,两岸甲虫的飞行极限距离都为50米,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发现它们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这说明两个种群的甲虫之间存在______。 A. 地理隔离 B. 生殖隔离 C. 物种多样性
【考点】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纵观整个生物界,捕食者与被捕者之间总是进行着激烈的“军备竞赛”。位于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北缘的凯巴森林,生活着黑尾鹿种群和它们的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1905年以来,该地黑尾鹿种群保持在4000头左右的水平,为了发展鹿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杀,鹿群数量开始上升,到1925年达到最高峰,约有10万头,由于连续多年的过度利用,草场极度退化,结果使鹿群数量猛降,到1942年,黑尾鹿种群数量仅剩8000头,而且大都身体瘦小,体质衰弱。20世纪70年代,当地政府制定并实施“引狼入室”计划,黑尾鹿种群数量逐渐上升,凯巴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假设凯巴森林中黑尾鹿种群被一条大河分隔成两个黑尾鹿种群,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由于两个黑尾鹿种群被大河隔开,存在,两个黑尾鹿种群间不能进行。由于两个不同黑尾鹿种群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栖息环境和食物不同,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久而久之,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就产生了明显差异,当两个种群间存在时,就形成了两个不同物种。
(2) 黑尾鹿遇上美洲狮时常常靠快速奔跑来逃脱,而美洲狮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黑尾鹿的机会,两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黑尾鹿种群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理由是
(3) 黑尾鹿的某一相对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抽样调查得知当年雌雄个体的比例为1:1,雌性个体中XAXA、XAXa、XaXa三种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50%、30%和20%,雄性个体中XAY、XaY两种基因型各占50%。则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黑尾鹿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将会(填“增大”或“减小”)。由此说明该黑尾鹿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