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涌现出了众多悲喜交织的商业人物。这些人物以其独特的创业经历、卓越的商业成就以及各自的人生际遇,构成了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多彩画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9年,状元张謇办大生纱厂,“大生”意源自《易经》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当时,日本商人获准在上海开办纱厂、丝厂,张謇颇有与之争利的意思。办厂之初,非常窘迫,创业资金只有区区2000两白银,没有大官巨贾的支持,没有什么权力可以利用。在纱厂正常生产后,为了降低棉花的收购成本,张謇接着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开始自己种棉花。接着,又陆续开办与纱厂有产业上关联的企业:办大兴面粉厂是因为大生每天浆纱织布需要大量面粉;办轮船公司是为了大生的运输需要;办铁厂是为了制造织布机、轧花车等设备。

——摘编自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上》

材料二   从1914年至1922年,荣家的面粉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且拓展纺织公司(9个工厂)为代表的荣氏工业体系……1949年,留在大陆的荣氏企业面临资金等困难,人民政府通过发放贷款等方法,对荣家企业予以大力扶持。荣德生的后代荣毅仁先生于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其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荣氏企业转变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荣毅仁出任第一任董事长。该公司肩负起引进外资的重任,到1986年底,它在欧美各国成立分支机构,与60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往来,先后投资兴建了140多个企业。

——摘编自《荣氏家族》等

材料三   1938年10月,由于汉口陷落,此时的宜昌人心非常恐慌,秩序极为混乱。宜昌这座不大的城市,这时拥塞3万以上从各地撤退来的人员和难民,9万吨以上从长江中、下游撤退来的物资,等待撤到四川去。这些物资极为重要,几乎全中国的兵器工业、航空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生命,都集中在这里,一旦遭到损失,后果不堪设想……卢作孚使用民生公司自己的轮船,亲自指挥,用40天时间完成宜昌大撤退。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报道:“这些撤退运输到大后方的工矿企业生产了大批枪炮,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杀敌武器。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宜昌大撤退。”

——摘编自罗高利、沈一维《卢作孚的中国梦》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办纱厂的特点。另举三例同时期与张謇办实业不同的救国方式。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氏企业高速发展期的时代背景,并归纳荣氏企业在近现代中国所起的积极作用。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宜昌大撤退的历史意义。
【考点】
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革命时期的民生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11月13日凌晨长沙城突发大火。火灾发生后,各方纷纷开展紧急处置工作。但是,这些措施只能为灾民提供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湖南省政府协同其他部门组建诸多机构主导善后工作:开展灾民登记,完善收容措施,发放疏散费,清理火灾场所;提供小本借贷,为长沙民众提供谋生资本,使经济有所恢复;致力于城市重建,规划设计长沙新市区方案。但善后工作的具体实施遭受诸多阻滞,且城市重建因“大局敉平”迟迟未至,仅限于方案设计。

——摘编自郭辉《灾后救济与城市重建:1938年长沙大火的善后工作》

材料二   (全面抗战时期)各边区政府将代做军鞋作为战争勤务,要求根据地内凡符合条件的妇女均须承担义务,这也成为妇女投身抗日战争和拥军生产的重要方式。1947年5月,邓子恢在华东局支前工作会议上指出,“如无限度负担,群众负担不起,全省的负担不能加在几个地区群众身上”,并制定了“以战养战”的军需供给办法,即政府摒弃过去发动妇女慰劳或征派军鞋的方式,改用按件计工的订购制,在城市与集镇设立小型工厂,规定军鞋制作标准和工资,交由妇女制作;或由政府出布,铺好鞋面鞋底,交妇女拉底抽线,按件给薪。

——摘编自梁馨蕾《火线与针线:中共军队的军鞋动员与保障(1937—1949)》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长沙灾后救济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共军鞋供给制的变化并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抗日人民政权的建设,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致力于建设一个民主、公正、廉洁的政府。 太行抗日根据地成立初期,首要目标是扩充力量、扩大武装,而非“阶级纯化”,因而,根据地的阶级成分较为复杂,制度政策尚不完善,干部整体数量不足。根据地的一些干部自身革命意志不坚定,有了思想懈怠和不良作风,违背了廉洁从政规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贪污腐化行为。 为遏制贪污腐败与浪费等不良风气,打造根据地风清气正的良好风貌,保持党自身的纯洁性,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关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编自夏文华、孙凡闵《太行抗日根据地廉政宣传的实践及其特点》

材料二

1942 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以军事“扫荡”为主的毁灭性打击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承受着空前巨大的军事压力,面临严重困难的局面。 一方面,军事上战斗频繁,伤亡重,干部牺牲大;另一方面,根据地面积缩小,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财政经济状况极端困难,有些地方军民的吃穿等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保障。 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强调在新的残酷斗争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充分发动群众,依靠根据地广大军民,正确处理各抗日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战胜困难。

——摘编自石仲泉《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核心地位》

(1) 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共在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廉政建设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阶级政策,并简评其实行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为了改变中华民族备受屈辱和奴役的命运,中国人曾经作过多种试验,最终都失败了。人们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为了在中国国土上摧毁旧社会势力,建立起一个新社会,需要几个条件……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美国《时代》和《生活》杂志的驻华记者对抗日根据地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而且他的父亲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痛苦感情都转移给了他。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给予他权力,让他决定自己应缴纳多少赋税,让他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帮助他耕种土地、收割庄稼。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必然会拥护这个政党……共产党和人民一起创造了自己新的正义事业。

——据(美)西奥多·怀特、安娜·雅各布《风暴遍中国》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民族资产阶级曾经作过哪些“试验”,并分析其失败的共同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农民“拥护这个政党”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立新社会”所需要的条件。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