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九   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何)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为刺史,二千石有罪,应时举奏,其余贤与不肖敬之如一。是以郡国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摘编自【东汉】班固《汉书》

(1) 根据材料,归纳汉代刺史管辖的主要事务。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另举一项秦汉时期相关制度或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考点】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教育为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有“汉代孔子”之称。他把人性划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三个不同的等级。“圣人之性”是绝对的善性不需教育;“斗筲之性”为天生的恶性,虽教难善。“中民之性”就是“有善质而未能善”,只有通过王者的教化才能成善。因此,他们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使之成为统治阶级利益的坚决维护者。

——百度百科

材料二   谓启导人之能力,而使其发达之方法。盖父兄之使其子弟受一定教育,不但属于道德上之义务,实亦为法律上之义务也。

——1908年作新社《东中大辞典》

人与人相比较,而已造就者对于未造就者,于某期间,继续以行普通之陶冶,使被教育者,得为独立之个人,社会之一分子之目的也。因其地位,而可分为家族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1911年黄摩西编《普通百科新大辞典》

查我国办教育,在光宣时代。当时无论新旧中人,莫不以教育为救国之要图。

——1917年梁启超的演讲

材料三   在十四五规划中(2021年—2025年),关于教育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自《“十四五”规划》

(1) 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教育主张。
(2) 依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初教育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对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解读。
材料分析题 困难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婴、太尉妢免。

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置五经博士。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冬,初算商车(车船使用税)。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摘编自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公元前89年)癸巳,禅石闾(在石闾山祭祀地神),见群臣,上(汉武帝)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臣光(司马光)曰:“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 结合材料一中的具体信息,说明其对研究汉代国家治理的史料价值。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运用史料评价历史人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材料分析题 困难